而借著這一波聲望,知縣便開始推行開墾種藥材,大豆的政策。
百姓種植藥材,知縣也安排有這方面學識的人講解,這人會輪番到玉縣管轄下的村子教百姓怎麼種草藥。
最後所種植的草藥,只要不是特別差的,都由四個醫館分兩個標準來收購,六文一斤和四文一斤。
倒是不擔心藥農自己賣給藥商,往來藥商,衙門登基在冊。且調查過,一年到頭收購的藥材不過幾千斤。
一畝地若管理得當,年產六百斤至八百斤草藥是正常的。
這麼多的藥材,皆是一年生長的普通藥材,藥商也要不了那麼多。就算要,因種植時間短,往來的藥商也不可能全給十幾文一斤。
可新推行的政策中有規定若是散賣給藥商,不得低於十三文一斤,若查出後低價售賣,罰銀十文一斤。
這一條是硬性規定。
若是藥商真要了,那就是有貓膩的,查一查後震懾也是可以的。
在這些規定之下百姓可自行選擇如何那一條外銷的路,但最後無疑多為選擇送去醫館。
按照低價收購的,六百斤曬到七八成干,還有三百多斤,便是按照四文一斤來算,那也還有個一千三百文左右。
除了每年兩百文的地租,還是有個一千文左右的盈餘的。
而且租的時候不用先給銀錢,衙門也會先墊付藥材種子和大豆種子,等到明年統一的時間再收地租和種子錢。
但這地可不是隨意租,每戶人家限制了兩畝荒地開墾。同時也限制一畝地用來種大豆,一畝地用來種植草藥。
政策一推行,便有人不看好。
有人說「開墾費時費力,用來種草藥,還不如種點糧食來得划算。」
但因著是真真切切的覺得周知縣是想為百姓好的,故而也很多人配合。
而且這政策對那些走投無路的人來說,無疑是救命稻草。
這其中最為積極的,莫過於陵水村的村民。
他們是親眼見道伏家是靠著草藥發家的,這政策一出來,如何能讓他們不心動?
他們是率先一批去衙門的,摁過手印,畫押得二畝荒地開墾。
沒等衙門派人去教怎麼種草藥,他們就去請教了伏家人。
怕伏家不願意,在此之前爭先恐後地給伏家新租下的十畝地開墾。
虞瀅才準備請人開墾,地卻已經被耕好了一半。
種草藥的事,總歸之後還是會有人來教,而且這些事情也不需要藏私等,所以等同村的人來請教種草藥的時候,虞瀅也就教了。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