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熙禾末年之時,富戶們需要夜裡送貨或者有事外出都會使銀子給勛貴,已經成了潛規則。
據說,當時有一勛貴一日最多的時候得了紋銀千兩!
當時那條路上出城的貨物鼓鼓囊囊,排了老長,燈火通明,視城門禁制於無物。
但成帝繼位後,對於這種行為並不提倡,但也沒有一下子將口袋紮緊,所以一直有沒落的勛貴靠這個吃飯。
隨著長樂伯話音落下,魏思武不由揉了揉眉心,他總覺得這件事巧合的有些不像是巧合。
要是瑾瑜在就好了。
之後,長樂伯說的什麼,魏思武已經不往耳朵去了。
長樂伯說幹了口水,這才對魏思武小心翼翼道:
「思武啊,你可是刑獄司少司,手裡是不是有一道便宜行事的手令?借爹使使如何?」
長樂伯終於圖窮匕見,魏思武看著長樂伯那諂媚狡詐的笑臉,冷聲道:
「沒有,有也不借。城門禁制乃是皇命,伯爺是有幾個腦袋,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長樂伯聞言,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魏思武卻懶得管他怎麼想,這會兒魏思武那才是歸心似箭,他迫切的想要去找瑾瑜說說這件事。
按他對長樂伯的了解,長樂伯這怕不是被人算計了!
而就在魏思武心裡迫切的想念徐瑾瑜的時候,遠在京郊的小石村,卻在夜色闌珊之際,迎來了一輛不起眼的馬車。
馬車上的人是馮卓,他是來替成帝送賞的。
顧世璋之事,警醒了成帝,且因為徐瑾瑜的原因,沒有讓對方得逞並掃了成帝的面子,成帝自然也投桃報李——
只不過,徐瑾瑜看著眼前這支柄長足足有一臂半、首部更有半張臉大的玉如意陷入沉思。
聖上這是在表示什麼?
第120章
而馮卓也沒有讓徐瑾瑜費解很久, 他稍稍提道:
「徐秀才,臘八前朝會上發生了一件事兒,與京兆尹顧大人有關, 聽顧大人說,當日幸而當初得您指點,這才僥倖脫險。
聖上有感您之辛勞,心中惦念,特逢此佳節,讓咱家前來送上賀禮。」
馮卓這話一出,徐瑾瑜頓時瞭然, 若是如此, 那聖上的想法就很好理解了。
誰讓聖上「如意」, 聖上便會讓他更大的「如意」。
雖有些許促狹, 可實情便是如此,徐瑾瑜面上也不由浮起一抹淡笑:
「倒是有勞聖上記掛了, 瑾瑜不勝歡喜。」
只是, 徐瑾瑜沒有想到那位顧大人看著端方持重,也不是個喜歡說閒話的, 怎麼就替自己在聖上那裡刷了存在感?
馮卓樂呵呵的又和徐瑾瑜說了兩句, 他得好好把這徐秀才的一言一行記下, 回去好在聖上面前描述。
等馮卓坐了片刻之後,便準備起身了,只是臨行前, 馮卓低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