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瑜哼了一聲,宋真見狀連忙賠禮:
「是我想岔了,瑾瑜莫氣了,對了,最後一考那道有關邊疆不穩,何以對的題目瑾瑜如何答的?」
宋真忙轉移起了徐瑾瑜的注意力,看在宋真今日身體不適的份上,徐瑾瑜輕輕揭過:
「那道題當初諸君各有論點,但我以為,邊境不穩,乃是我大盛國威未顯,這才讓一眾宵小有了進犯之心!」
「瑾瑜這是主戰了?」
宋真摸了摸下巴,開口道:
「我也是。去歲我回了江南一趟,聽我爹說,那段時間每日都有幾十船的糧食被運走,所以我猜測朝廷有主戰之意。」
兩人這話一出,有一個學子頓時惋惜起來:
「竟是如此,我沒想那麼多,只是聽說邊境百姓過的苦不堪言,所以寫了主和之意。」
徐瑾瑜聞言寬慰道:
「雖然有真兄的發現,但是朝廷遲遲未曾做決定,顯然也是搖擺不定的,是以主戰主和都沒有定數,只要言之有理,便不會出差錯。」
「那瑾瑜你是從何入手?」
宋真隨後詢問著,徐瑾瑜抿了抿唇,吐出了兩個字:
「內政。」
宋真聞言不由面露疑惑,徐瑾瑜隨後繼續道:
「真兄可曾想過,從去歲至今,時隔八個月,為何朝廷未曾做出丁點反應?
我有搜集邊境軍報的習慣,從去歲至今發生的大小戰役共計三十七場。
三十七場,這是什麼概念?僅是這裡面陣亡的兵將便以數萬計!」
徐瑾瑜這話一出,眾人心中不由一沉,彼時答案落在紙上之時,他們揮斥方遒,胸中意氣翻洶。
可此時,數萬條性命落下來,無一人發言。
太重了!
徐瑾瑜喝了一口茶水,繼續道:
「而且,這三十七場戰役,都是越國先行挑釁,其司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可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朝廷竟可以不置一詞,諸君以為原因在誰?」
徐瑾瑜這話一出,眾人認真的思考起這個問題,宋真皺眉道:
「短短八個月,三十七場戰役,我大盛軍隊仍死戰不退,所以根結並不在邊境軍隊。」
徐瑾瑜點了點頭:
「正是,所以現在問題顯而易見,是朝廷本身存在某些問題。聖上並非昏聵之君,遲遲不動作,吾推測,乃是因為缺少錢糧之故。」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