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當老師。」
見他堅持不去,馮擁軍想了想後道:「那就小岳和老二去。」
岳瑾瑜詫異過後,趕緊道:「我也不去。」
見他不是假客氣,而是真不想去,最終,還是決定讓馮二哥和馮三哥他們去,不過他們的工資得交一半上來給家裡。
工人是鐵飯碗,能一代代傳下去的,見自家男人得到一個名額,對於上交一半工資,喜歡斤斤計較的馮二嫂都完全意見。
消息傳開後,村里沒有誰不羨慕馮老二和馮老三,覺得他們真是有個好兄弟。
於此同時,廣縣喜豐鄉第二生產大隊有人研究出增產藥的消息傳遍附近所有地方,甚至還在往更遠的地方蔓延。
很快,縣裡先有報社到二大隊來做採訪,拍了幾張馮家和一些村民的照片後,著重拍了山上那叢小麥的照片。
報紙出來後,首頁上,山上用過增產藥的小麥與以前普通小麥的照片形成鮮明對比。
隨後,市里、省里的領導也聽到消息,覺得糧食增產是大事,紛紛派人下去查看,有的甚至親自動身。
於是,小小的廣縣一下子熱鬧起來,迎來許多上層領導。
陶清之沒想到,增產藥還沒開始正式使用,就引來這麼上層領導。
驚訝的同時,想到真正的配方研究者還在艱苦的地方,在那些省、市領導問他是如何研究出增產藥時,陶清之隱晦表示是跟人學習的。
那些領導都是人精,稍微一想,就明白他指的應該是牛棚里的人。
最近風向已經在改變,京市已經有人開始被平反,因此對於他接觸那些人,領導們非但沒說什麼,還私下示意縣領導對於改造好的人可以適當放寬鬆些。
如此一來,廣縣牛棚里的人最近倒是過得好一些了,不但乾的活被減輕許多,也允許他們給牛棚掛帘子擋風。
得知上面的領導過來後,化工廠加班加點,很快就趕出大批增產藥。
過來的領導們商量後,又再三問陶清之,能不能保證藥效,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決定拼一把,讓廣縣所有村子這次播種冬小麥都用上增產藥。
增產藥的用法是播種前浸泡種子,十月中旬各鄉各大隊將浸泡後的麥種播下去,下旬時就出苗了。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大家總覺得這些苗看著都比去年的苗要好。
十月底,麥苗就開始分櫱了,比往年要早上好多天。
早知道,一般分櫱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見此,村民們越發確定增產藥有用,一個個喜笑顏開。
就在整個廣縣百姓都高高興興的時候,喜豐鄉六大隊卻有一戶人家高興不起來。
那家不是別人,正是岳瑾瑜之前的繼父家——王家。
王家那兩小子被家裡人慣壞了,怎麼可能反省當初不承認岳瑾瑜救他們的行為是錯的,因此夜夜被噩夢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