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咱們要開源節流,”他最後決定,“增加收入途經。”
“怎麼開源?”美術生葉雨時傻傻問。
白老闆笑眯眯地看著門外一群打卡遊客,輕聲說:“他們大老遠來到此一游,總會渴吧?”
*
第二天,一個看起來就勤勞質樸的大媽戴著塑料手套,頭上繫著塊毛巾,笑呵呵地對眾人打招呼:“我是白老闆請來的飲品調配師。大家多關照。”
陳亮、葉雨時、還有幾個民宿員工愣愣點頭,心想:怎的以前沒聽說過白老闆有這等人際關係呢?
旁邊的幾個“義工”則交換眼神,暗暗偷笑。這分明就是《清明上河圖》自己嘛!
不知道從圖中哪個角落“徵用”了一個賣茶飲的,這掛也開得太肆無忌憚了。
北宋時小商品經濟發達,首都人民大多早就解決溫飽,過著舒適的小康生活,對飲食質量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
從現存的文獻記載來看,東京街頭的飲料鋪子比比皆是,向行人們供應各色飲料,原料以藥材、果品、茶、酒為主,很多還具有醫療、保健、美容、提神等效果。
《清明上河圖》里也有類似畫面:幾個行人停在“飲子”鋪旁邊,付錢購買幾杯飲料一飲而盡,驅散身上的疲勞。
漉梨漿、椰子酒、木瓜汁、皂兒水、二陳湯、甘草冰、紫蘇飲、冷元子、鹵梅水、荔枝膏、梅花酒、杏酥飲……
現代人看了這些名字,都不免唇舌生津。更別提,作為生於北宋時期的資深文物,《清明上河圖》熟知它們最地道的做法。
這還要歸功於算命先生張擇端,他作畫時事無巨細、精益求精,為了畫一個飲子鋪老闆,專門到他的鋪子對面算了好幾天的命,記熟了所有飲料配方……
帶到現代,牛刀小試,先調製了一種紫蘇飲。
原本是要用幾種名貴藥材,加生薑、紫蘇等物煎煮而成,費時費力。這在古代是富貴人家的消時飲品,說是能令人容光煥發,青春永駐。
但白老闆深諳轉圜之道。這年頭誰還指望幾杯飲料保持青春啊,都去美容院、健身房辦卡了。
於是減了幾種名貴藥材(況且很多已經不能合法買賣了),從某寶上購來已經預製處理好的替代品,再買來姜粉、干紫蘇葉,再適量加了冰糖,最後還學著外頭奶茶店,底下放了蘆薈涼粉。
去掉五花八門的藥效,只留紫蘇的原味,清香宜人,一口把人帶回群山霧繞的世外桃源。
民宿里有現成的勞動力可以壓榨。那些花鳥熊孩子,都被她叫來做飲料了……
人工費都免了。完美。
民宿眾人人手捧著一個塑料杯,杯子裡裝著新鮮出爐的紫蘇飲,一口吸上來,大家的表情如痴如醉。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葆光難得微笑,“比人類那些亂七八糟的飲品都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