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們唏噓一片,短暫的傷感過後,倒都苦中作樂,聊起了當年的故宮軼事。
那個女教員齊先生大概留過洋,極其爽朗,開口就是段子。
“民國十三年,故宮第一次對外開放,好傢夥,那時候北平可謂萬人空巷,都想來看看昔日慈禧、溥儀他們住的是什麼地方。我當年還是個學生,晚上跟著老師去清場,好傢夥,三天裡,撿了兩筐遊客擠丟的鞋!……”
“‘清室善後委員會’成立以後,遣散了一切清朝時期的舊機構。只有一個部門留下來——‘貓兒房’。當年我們在故宮,除了研究工作,就是照管那兩百多隻大內御貓,沒事兒摸兩摸,妙不可言哪……”
“鬧鬼?呵呵,一直有這傳說,說當年遣散太監宮女的時候,有不少小宮女死活不肯出宮,撞死在紅牆底下,以後每逢陰雨天氣,都能看見一隊小宮女在牆根邊上走路……其實哪有啊,咱們現在都相信賽先生,那些謠言都是老八旗子弟編出來嚇唬人的。”
還真別說,故宮這人多、貓多、鬧鬼謠言多,八十年後也沒什麼改進。
佟彤於是特別有感觸地跟著應和。相差八十年的吐槽,張冠李戴居然都能對得上,毫無不諧之處。
“只可惜北平淪陷後,故宮也就沒人管了。現在落在日本人手裡,還好他們沒大肆破壞,大概也是被謠言嚇到了,怕故宮裡的鬼報復。”吳先生苦笑一聲,嘆氣,“當時有人提議拍賣宮中古物買飛機,還好讓易院長多方活動,把這提案給否了,否則啊,嘿嘿,這幾箱子寶貝還不知在哪個外國倉庫里發霉呢。”
他忽然好奇,問:“這年頭人人自顧不暇,王先生,佟小姐,你們又是如何與文物結緣的呢?”
佟彤一愣。看看希孟,他大概根本沒打算答,只是微微笑著,大概在懷念貓兒房裡那一代一代的故宮喵。
“我……”
她張口結舌。總不能說,因為去故宮修文物有公務員編制?
她頓時覺得自己太淺薄。倘若回到現代,有什麼突發事件需要她用汗水和生命保護自己手下的文物們,她會像這幾位一樣,毫不猶豫地披掛上路嗎?
她轉而問:“等運送完這批物件,你們還回故宮去嗎?”
幾個學者互相看看,沉重地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