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啦,就算是几位高官,胆子也没那么大,敢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大做文章,可若是知道的皇帝的喜好,再适当的微调整整一二,让想上去的人上去,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礼部尚书进了御书房,把匣子交给皇上了,礼部一同批阅试卷的官员们都在旁侧候着,以免皇帝有需要。
接下来,就是皇帝定夺了。
他一卷卷的翻阅过去,翻阅好的放在右边,试卷不算少,皇帝看的时间很长,漫长的过程后,皇帝选出了四卷,他要定前三甲,一般只需要定三份试卷就行了,倒不是因为其中两份成绩不相上下,而是其中一份试卷,他拿捏不准,是要直接给最后一名,还是适当的提高一点。
没错,这份在皇帝眼底最差的试卷,就是顾景珩的。
旁侧几名官员互对了个眼神,皇帝手里拿捏不准的前三甲的试卷,有些是动过手脚的,当然啦,顾景珩的试卷是没动过的。
皇帝态度很明确了,有眼睛都看的出来,压根不就改,直接呈递上去就行了。
皇帝思衬片刻,提笔,他似是下了决心,要在顾景珩试卷上写上什么,外头有声音传来了,“皇上,太后驾到。”
太后来看看,也无可厚非,皇帝让她进来了。
“母后。”
太监麻溜的给太后搬了椅子,太后却不坐,道:“哀家在宫里待的闷的慌,想起这会皇帝在定三甲,过来看看今年的榜单。”
她说完,走了过去,她扫了一眼,“怎么有四份?皇上可是有其中两份拿捏不准?”
“不是。”皇帝道:“不过儿子的确是有一份拿捏不准,母后替儿子看看,这份是直接定最后一名,还是将名次稍稍往上挪?”
太后拿起卷子看了,她眼底都是赞许,她又看了皇帝定好的前三甲的试卷,太后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皇上,哀家本是不该干涉朝政的,可哀家看这份试卷,比这三份好上太多了。”
“好是好。”皇上道:“可母后看此考生言辞之犀利,还有他的主张。”
就差不多指着皇帝的鼻子怒斥,你削藩啊,你倒是削藩啊,你要是不削藩,你就要亡国了,你怕是不怕?
太后扫了几个批改试卷的官员一眼,笑了,“各位大人也和皇上一样,认为不该削藩吗?”
这怎么回答?怎么变成考他们了?
没人当出头鸟,官员们都装死,就是不说。
太后笑了一声,道:“皇上,哀家和他看法一样,削藩势在必行,先帝主张削藩主张了二十年,削了一大半都没削完,藩王拥兵自重,不听君令的事屡禁不止,各位大人以为呢?”
现场还是一片安静,要说啥,现在的藩王大部分都是先帝的儿子们啊。
太后道:“皇上,这份试卷抛却主张和言辞犀利,上面所提的做法都是符合实际的,并不是泛泛而谈,状元之名实志而归,倘若这样的才华,都当不了状元,那么今后,还有谁敢说心中真实看法?皇上,忠言逆耳啊。”
皇帝略微一思考,道:“儿子受教了。”
……
考完试后,考生们考试等待了,考试难,比考试更难的是等成绩,虽说殿试不落榜,最差也是同进士,可谁都想拼一把。
家里这几天也都挺为顾景珩担心的,不过都没说出口,无非是往外跑的日子多了一些。
家里唯一焦虑的人是李景淮。
最后一批药全部制作出来了,他在京城待的时间也太长了,必须要回去了,可成绩还没出来,他实在不放心。
药材已经全部装运完毕,林暖和顾景珩带着小江儿去送他,李景淮的人先出城门去等他,他在后面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