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希錦笑而不語。
她並不覺得自己的話,有何冒犯,除了最後一句話。
周武煦眼裡帶笑,心裡遺憾,可惜是個女孩兒,長大後不能為他所用。但若能……他那幾個兒子還是可以派上用場的。
想法只在一念之間,很快他又恢復自然。
對著韓韞玉、周綏靖兩人道,「你倆且去吧,今兒我們師門三人聯絡聯絡感情。」
韓韞玉兩人聽他這麼說,聽命告辭離去。
等房門再次關上,周武煦收了笑容,回頭看著蘇希錦,神色嚴肅。
「聽說你有削藩之策?」
蘇希錦眨了眨眼睛,轉頭看向一旁的韓國棟。一定是他告知皇上的,因為這話她只給他一人說過。
上次韓國棟給她講解陳國局面時,最後道:「所在更嚴重的,是先皇封出來的老臣和藩王。」
她道:「這有何難?」
歷史上兩個削藩成功的朝代擺在那裡,方法就是現成的。
但韓國棟再問她時,她怎麼也不肯說。
或許她潛意識裡,覺得這是她人生的一大砝碼。
「你且說罷,」韓國棟見她久不答話,出聲提醒。
皇上等著呢。
「在說出削藩之前,」蘇希錦看向周武煦,「我想詢問皇上,削藩是什麼?為什麼?最終目的是什麼?」
「自然是為了江山社稷,有藩王在一日,國家安危一日不保。」
蘇希錦搖了搖頭,「削藩是為了中央集權,本質上說是皇權。而為了集權,最直接的就是削軍事管理權。」
「軍事管理權?」這個詞語新鮮,單看每個字都認識,合起來就從未見過,但意思又直白簡潔。
「簡單點就是削軍權。」
周武煦與韓國棟仔細一想,確實如此。古來削藩,都是直接接管土地,然藩王必反,於是皇上派兵鎮壓。
戰亂就這樣產生了,因為藩王手裡有兵權,會和中央抗衡。所以歷代皇帝不敢輕易削藩。
但若藩王沒了兵權?不就猶如拔了牙齒的老虎,毫無威脅力度嗎?
「所以如何削弱兵權?」周武煦神色嚴肅。
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他日史書記載,他定為千古一帝,留名青史。
「這分為強削和緩削。」
「何為強削,何為緩削?」
「強削就是歷朝歷代做的,或殺王或直接派兵占領。」蘇希錦道,但陳國並不適用這一招。
古來削藩,必引起動盪。
漢代削藩,引起七國之亂;唐代削藩,引起藩鎮之亂;明代削藩,引起燕王造反;清代削藩,引起三藩之亂。
但漢、清兩朝成功了,因為中央軍事實力大於地方軍事實力。
而陳國的各方兵力都在邊境,被邊境幾位藩王掌控,中央軍事實力空虛。
必然不能強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