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度的春闱,朝廷抡才大典。
科举改制未久,各方权贵的黑手踪影,习惯性跃跃欲试。
相对传统的套路,便是设宴、办文会,其中肯亲附,或有人脉利益的,以各种方式保驾护航,助其登榜,援引入朝,至于有无才学,是等而下之的问题。
改制之初,将世家门阀的优先权一刀斩断,逐步限缩权贵推举和荐举的权力。
到如今,科举制度已然完备,考官和事务官分野,且成功排除了权贵世家的干扰,从地方举试开始,选拔范围便限定在清流朝官和文坛名望手中,考官大多集中在翰林院和国子监,事务官则多由春官衙门检拔选任。
新制度带来的利益一旦生成,便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的圈子,自发捍卫这个制度,在圈子内分配利益,排挤局外人伸手干预,在建制初期,这股子抵制的力道,最为强劲。
当初,春官侍郎宋之问执掌春闱,因声名狼藉,阿附内帷佞幸,便遭到了清流朝官的集体抵制,令他一度无法供职,而官位比他低的贡举郎中蔺谷,本身便是进士出身,身家清白,又与御史大夫葛绘是同年,又有权策在士林文坛的名望加持,履职便顺顺当当。
因此之故,今年的春闱科考,令照着往常套路操作的权贵们,处处碰壁,颇感棘手。
太初宫,双曜城,东宫。
已经是白身的韦汛,找了个禀报已故太子妃韦氏坟茔地事宜的理由,入宫求见。
依着礼节,要先去见太子李显。
韦氏已死,死因还是如此不堪,对李显打击极重,愈发消沉,再加上少了韦氏的管束,索性醉生梦死,纵情声色,大肆挑选美女入东宫,将太子名下,奉仪、宝林之类的嫔妃侧位全都补了个齐全。
他已不耐烦见外人,将东宫属官政务和内务都交给了义兴王李重俊和安乐郡主李裹儿一双儿女负责,不闻不问。
听闻韦汛求见,毕竟是舅兄,李显破例见了见。
韦汛抬眼看了看他,便垂下头,口中干巴巴禀报相关事宜,未曾再抬起头。
双目无神,脸色惨白,精神萎靡,坐了不一会儿,便侧躺在了坐榻上,显然身子已经被掏空。
韦汛莫名的有些悲凉,就是为了眼前这位一身明黄的皇族贵人,他曾经装疯卖傻,曾经下狱,曾经受辱,眼下又丢了官位,堂妹贵为太子妃,也在权斗漩涡中丧命,京兆韦氏,可谓抛头颅,洒热血。
“殿下,还请节哀顺变,善保贵体,您乃是国之储贰,众目所瞩,四海仰望,万不能有所损伤”韦汛诚恳劝告。
买定离手,既是绑在了东宫,便没有第二个选择,无论李裹儿等人多么能折腾,终究还是要用李显的旗号,才能聚集人心,李显有个三长两短,争斗得再热火朝天,都只是一场空。
李显瞥了他一眼,笑了一声,牵出一连串咳嗽,摆摆手,“你下去吧,告诉裹儿,她这些庶母的家族,可多加留意关照,许是有用”
韦汛眉头跳了跳,想说什么,却只看到李显负手在后的背影,向着黢黑的内室缓缓行远。
“哎……”韦汛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