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东郊,灞水与辋川交汇处。
高地上头的土地已经平整下来,出自南城曲江格物书院的琉璃,绕了大半个长安,走水路缓缓运上来,民夫工匠,都晓得这东西金贵无比,不敢轻忽怠慢,小心翼翼。
此间民夫工匠汇聚,冬官衙门和将作监全力支应,不少宫室休憩和皇族府邸营建的事务,都延后处置,前期进展神速,平整地基已经完成月余,砖瓦土木也已经堆积如山,高楼架构,初具雏形,奈何因为琉璃运输,牵绊住了步调,进展如同蜗牛爬坡,慢得冒烟。
奉了族兄王同皎的吩咐,专程辞去官职,负责督办此事的前将作少监王日知,对此很是着急,生了满嘴燎泡,办法想了不少,却是用处不大。
他是个有决断的,索性下令暂停琉璃转运,到格物书院去央磨,解铃还须系铃人,格物书院的高人,既是连琉璃这等神物都造了出来,像个法子运输,岂不是小事一桩?
格物书院主事的三人,都是女子。
崔莺心思玲珑剔透,瞧出权策的心意,功成身退,与格物书院保持了距离,更多精力放在青要山的崔氏书院上头。
而安乐公主,心性未定,只有格物书院有了什么发明成果,或是有什么好玩儿的出现的时候,才会兴冲冲赶来,平日里的琐杂事,她是不理会的。
真正主事的,只有最后来的双鲤。
她并不认为此事有多大,但牵涉到权徽,那便必须重视,带出了更苑中的一批老先生,岂料,这些人来到辋川渡口,又看了看琉璃楼所在的高地,齐刷刷翻了个白眼儿。
未久,老先生们联手绘就了一幅图纸,然后施施然离去。
“一代不如一代了”
老先生们丢下一声叹息,让王日知的面皮火辣辣的。
未久,在渡口到高地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大迂回的水桥,水面渐行渐高,最终与高地平齐,水流奔涌如常,琉璃漂在水面上,从渡口顺水而上,又盘绕而下,高地上铺下软垫,琉璃运输耗费的民夫人力大为减少,效率提升千百倍。
权策听闻此事,特意前来察看。
“相爷,您看”王日知找了个最好的角度,引着权策观看半空中游龙一般的水桥转运。
琉璃在水桥上头,映着阳光,熠熠生辉,像是龙身上的鳞甲,很是壮观。
“唔,格物书院的老先生们,名不虚传,水力、杠杆人所共知,却能如此精巧搭配,成就盛景,堪称巧夺天工”
权策赞叹连连,陪同的众人纷纷附和。
“日知啊,你可要领会相爷苦心教导,这些考工技艺,万不可失传,在工匠里头,选一些机灵上进的,派到格物书院去,好生深造,以保薪火相传”
地官尚书王同皎,也在随行之列,出来对王日知好一通叮咛。
“是,是,日知遵命”王日知自是奉命唯谨。
两兄弟一番互动,惹来不少异样眼光。
李旦第三次保举郑坚为宰相,武后没有再驳回,朝野皆知,政事堂的相位增补,已成定局。
王同皎命比较苦,一来他与韦巨源同出安乐公主李裹儿门下,韦巨源已经是宰相,两人同时拜相,有碍物议,二来就是韦巨源了,对王同皎拼命打压,各种使绊子穿小鞋,封堵王同皎的晋升之路。
即便如此,他也用实际行动,努力证明自己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