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出嘶啞難聽的大吼,然後一息之後,伴隨著他收回手臂結束了扔奏摺的動作,高踞在御座上的尊貴皇帝忽然一頭栽了下去,在眾目睽睽和所有人的驚叫當中——
暈了過去。
顧翊反了。
——因為皇帝被「氣暈」,這個消息自然也沒瞞住。
當然皇帝也沒準備瞞就是了。
七皇子撿起被扔在地上奏摺看了一眼,臉色登時變了。
與其說這是奏摺,不如說是守城將領驚恐萬分語無倫次的求援。
寫下的人是吳起關的守將。
他奏祈皇帝派兵救援,但看語氣卻很絕望——
寫下這封求援信的時候,城門已經將要破了。
信里他說,叛軍有一種從未見過的火器,而且上百年未如何用過、還是大宿開國時頻繁使用的火炮也出現在了城門下。
開戰前,守城的將領自然要喊話,怒斥顧翊深負皇恩、竟然做了亂臣賊子。
回應他的,是叛軍派人在城下念的一篇檄文,辭藻不如何華美,卻宛如聲聲泣血,控訴朝廷無視邊關將領的辛苦。邊軍在風沙苦寒之地守衛家國,朝中卻總是剋扣糧草。將士若是一朝馬革裹屍,家小也無人照管。
而皇帝這次問罪顧翊的事兒,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檄文中質問,一個忠臣,父親便是名將,一朝得勝被雪藏廢弛二十年,遇到戰爭貿然啟用,身死之後還要背上辦事不利的罵名,讓兒子頂上。
兒子,長子死在了邊關。
幼子帶著殘兵創造了奇蹟。
結果,是家小成為皇帝的人質。
如今老母寡嫂幼侄生死不明,自己明明帶著人殺死了大津的王,創下奇功,得到的卻只有懷疑和問罪。
這樣一篇檄文下來,沒有大喊什麼仁義禮智,也沒有製造什麼君權神授的玄幻假象,不說什麼顧翊「出生之時有神異之景」的鬼話,只是聲聲控訴,卻聽得吳起城上守軍淚流滿面。
都是邊軍,哪怕比嘉安靠近關中腴美之地些許,到底也是邊關。
風沙滿面的邊關。
吃的什麼、穿的什麼,大家心裡都有數。
前些日子津王死了的消息傳來,大夥還難得吃了一次肉慶賀。轉天就有朝中問罪顧將軍的消息。
一盆冷水,潑在滾燙的心口。
都是同袍啊,顧翊尚且是屢立奇功的名將、國之盔甲,被懷疑,被警惕,被剋扣,被欺辱……
他們呢?
他們的家小,他們的母親,他們的妻兒兄嫂呢?
守軍們手裡的兵刃慢慢放下。
而邊軍還在吶喊:
「放下武器!大家都是弟兄!我們不想對你們兵戈相向!昏君無道!我們一起反了他!」
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