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服役的上萬輪班工匠,不論匠種為何,全都在日夜不歇地造著牛車、馬車和箱籠, 全力為皇親貴族和百官的搬家而服務。
到了春分這日, 按照升和帝從‘法旨’中聆聽來的旨意, 辰時三刻準時動身,搬離北京城, 往新的京城――西京長安而去……
隊伍前部,旌旗招招遮天蔽日, 隊伍後部,車馬粼粼滔滔不絕, 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前頭開路的護衛隊和儀仗隊等,在辰時三刻準時出了京城, 後面皇親貴族和京中文武的車馬隊伍,卻直到黃昏天黑時刻,都還沒能全部出得西城門去……
其浩蕩之勢, 可謂無窮無盡。
遷都隊伍春分出發,在路上走了一個月,終於在穀雨節的時候,到達了西京長安——哦不,自此之後該稱是京城長安了。
不過,就暫時來說,這事與溫寧村的村民們,實在沒有多大關係。
甚至朝廷遷都的事情,都是等到皇帝到達長安之後已有半月,也就是‘立夏’之後,村民們方才知曉。
皇帝到達長安時,溫寧村的村民正忙於侍弄田裡的莊稼。
因為上一茬麥子收割時,麥子有可見的減產跡象,所以村民們種的這一茬麥子,又是從姜家換來麥種種下的。
看麥子長勢,竟是比他們之前從姜家換來那批麥種的第一茬,還要好上很多!
村民們只是高興,也沒人去想箇中原因。
只有姜穠和沈甜兩人知道,這是因為新換的麥種,又被姜穠的神農之力多蘊養了三茬,表現自然要好上許多。
有村民們問起姜穠,“穠娃兒,你看這麥子的樣子,今年定然是要豐收的,就是不知每畝能收幾百斤了?”
姜穠根據自家去年麥子的收成,估算一下,“差些的每畝能有四百斤,大多人家每畝能收五百斤,最好的那幾家,每畝能收到六百斤,也不是稀奇。自然,前提是雨水不少。”
今年雨水尚算一般,若能保持住降雨水準,這個畝產估算就應該是準確的。
“啊呀!今年居然大多人家每畝地都能收五百斤了?這實在是太好了!”問話的村民,完全沒有不信任姜穠的估算。
不信他們‘在世小神農’的估算?那必然是不能的!這些年來,穠娃兒的估算,從來都沒錯過!
曾幾何時,村里小麥的畝收,還在兩百斤至三百斤間徘徊呢。可到如今,畝收都能比肥沃上等田的三四百斤,還要多出來一兩百斤了!
溫寧村的田算是下等田,畝收五百斤麥子只是平常,六百斤尚可期許,如此大幅的長進,可說是駭人無比!
不過,因為村民們都是外地逃荒至此的,本村之外也沒有親戚可以往來,又加上村民們很有默契,達成了低調悶聲發財的共識,因此這個駭人的消息並未傳出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