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剛過而立,年輕得很,搏上一把才甘心。
夏簡戟在派出王五七和姚青雲時,熟讀地理志的他自然是知道大昭府軍北歸,還能繞遠路從祁山道走,屆時就能對陳倉‘炎軍’形成包抄之勢。但他不得不走這一步,除了裡應外合從入川府軍內部分而化之,他一時也不能找到快速戰速決的辦法。
畢竟,雖然大散關易守難攻,但也經不起十多萬大軍的長期進攻,萬一僵持太久,使得大昭朝廷派軍從後方來個前後夾擊,那樣的話‘炎軍’就必敗無疑。
雖然姚青雲有反水可能,然而有王五七在旁挾制,能降低些可能。他之前又與姚青雲有過一場促膝長談,想來能讓姚青雲對‘炎軍’的前景,更加看好的。
不過便是姚青雲果真反水了,他也能逃出陳倉,想要兩萬‘炎軍’全身而退不容易,但若提前有了準備,跑出來幾個人也不會很難。跑出包圍後,就與郿縣的葛圭章會合,然後退回太白縣再南下入川蜀,休養生息幾年後,再北上也就是了。
姚青雲有巧計,夏簡戟心中也有成算,若姚青雲最終決定使計,夏簡戟也有應對之策。
事實上,入川府軍北歸時,最後全都走的陳倉道,中途未有一人分道,姚青雲最終還是站在了‘炎軍’陣營。
在大昭北歸入川府軍之中,有姚青雲在,而下面的壯丁之中,則有王五七率領的‘炎軍’壯丁在。
扮作戶籍是留壩縣但去過太白縣的‘壯丁’王五七,以及其他或自太白縣逃出、或有親戚在太白縣的(‘炎軍’)壯丁們,北歸的一路上都暗裡在川地壯丁中間活躍著。
王五七:“……留壩和太白是臨縣,我今年才去過太白縣,你問我為何去太白縣?我給你們小聲說啊,可別傳出去了,畢竟太白縣如今可是叛軍‘炎軍’的地盤。我去太白縣之前,‘炎軍’還沒有起義呢,至於我為什麼去,當然是與我所聽說的有關了!
我以前聽一個穿越在秦嶺里的采菇人說,太白縣有一個‘在世小神農’!先別說不可能這些話,你們想想啊,神農炎帝的姜姓部落興起於哪裡?興起於清姜河啊,而清姜河又發源於太白縣玉皇山北麓、在太白縣境內一般稱作姜水,那個‘神農的血脈後人’可就住在玉皇山下的姜水畔!
我起先也是不信的,但是那個采菇人說‘小神農’純善大方,將畝收八百畝的麥種分給鄉親們播種,致富了一方呢!我想著反正蒼天大
旱,在哪不都是一樣的啃樹皮、嚼草根、吃野菜?於是我就與同村幾個好友一起,去了臨縣太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