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確實應該不算難,但也不像是袁十二說的這般輕描淡寫。
調走原先宦官,以及封口新接手的宦官等等,為達成這事動用的人脈,以及付出的錢銀,想必都不似所說的這樣輕描淡寫。
話中深意,葛蕤自然是領會到了的。袁家這是在表功,這沒什麼可覺得不適的,與人打交道當然會有利益
算計,不可能都是清風明月君子之交。
葛蕤:“袁先生和袁家的辛勞,老朽都看在眼中。首領夫人也時常說起,幸虧有袁家援手,我太白縣男兒出去征戰後,留下的老弱婦孺才能安然渡過去年的冬季。
在與陳倉通信時,老朽與首領提及,首領也曾在信中感念袁家的援手情誼。”
幫人做事情,可不能默默在暗地裡做也不邀功,如此也太不划算了!而表了功勞後,對方明言感謝,又比對方裝作不懂、模稜兩可的不承認要好太多了!
袁十二語帶奉承,語氣卻非常真誠:“夏首領乃天命之人,在下以及袁家,都以能得夏首領青眼,而感到無上榮幸。如今天下百姓遭受苦難已久,能為夏首領解救天下百姓盡綿薄之力,也是我們的福分和應盡之義。”
袁十二的態度——或說袁家的態度,在去年秋分‘炎軍’起義時還是‘端著’的,可到開年後如今的春末,不過半年多時間而已,就變得非常恭敬了——甚至可說是諂媚了。
全國兩年大旱結束後,還一茬莊稼都沒有成熟,有些地方因為民亂,去年甚至都沒能及時趕上秋播,正是新糧不接的困難時候,全大昭百姓都沒有存糧了。但是普通百姓沒有存糧,卻不意味著袁家弄不來糧食。
畢竟,最多的糧食從來不是存在百姓手中。事實上,百姓家從來都是少有存糧的,每年的陳糧能接上新糧就已算是生活得很好了。最多的糧食,向來是存在權貴富豪和地主手裡,何況如今亂世的根源,就在於土地兼併嚴重,以及壓迫佃農過甚,糧食和財富都被颳了去。
權貴富豪和地主的手裡有糧食,因此袁是能買到糧食。不僅能從許多地主那裡買到糧食,因為袁家原本就做著糧食生意,袁家也是有存糧的。畢竟袁家雖是商人,但本身他們也是富有程度,都超過了尋常大地主的大昭首富。
不僅太白縣的老弱婦孺,甚至郿縣的百姓和葛圭章率領的留守軍隊,都得益於袁家的糧食,才能安穩的守住了這兩縣。
否則,可能太白縣和郿縣兩地的百姓,甚至都不能安心下來耕種,而是會像陳倉縣的‘炎軍’十萬大軍一般,在去年的幾乎整個冬季、及今年開年以來的春季,都去到處征戰,不得不踐行以戰養戰策略。
若是所有‘炎軍’都被迫以戰養戰了,那就沒有了太白縣如今眼看著要畝收八百斤麥子的豐收希望,甚至等今年秋播時,姜穠都不能將高產糧推廣到整個鳳翔府。休養生息,將會遙遙無期。
那麼百姓們就要吃苦了,被戰爭裹挾著,身不由己地去征戰(劫掠),而一旦停下,就有被餓死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