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蕤曾在暗中感嘆:姜穠一人, 便可抵得上半個天下。
姜穠這個王后, 不可謂不重要,那自然也就做得很好。
儘管如此, 這些新臣們也巴不得夏簡戟廣納後宮、子嗣繁盛,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爭鬥,為了他們的利益,可不會管姜穠這個王后究竟做得如何。
這些新臣不比身有功勞的老臣, 座下官位虛得很,雖然天下還未平定以後還有的是機會立功,但如今大炎朝堂都知曉,未來兩三年間多半會停止征伐,休養生息,目前是沒太多立功機會的。
而且,像這樣亂世中立功,武將相比文臣要容易,而武將或說兵權方面,新臣們可沒有份兒……
在兵權方面,守衛長安城和皇宮的禁衛軍,是由較早跟隨夏簡戟的炎軍組成,不僅禁衛軍統領張一絕對忠於夏簡戟,就是在那些禁衛軍那裡,夏簡戟的話就比任何人的都要中用,因此三萬禁衛軍是絕對忠於夏簡戟的。
而長安城外的京畿大營,又是由夏簡戟的年少好友張武壯統領,他們有年少交情在,君臣間又互不相疑,兩人是君臣又是好友,除了夏簡戟外張武壯是誰的話也不聽!想著送些個柔美俏佳人到張府去,卻從未成功過,張武壯那憨子就守著他那長相稚嫩的妻子過活,眼神從不往旁的佳人身上瞟一眼,想要拉攏借勢都不行。
長安這邊的兵權盡都握在夏簡戟手中,未有半點旁落,而且在外也是一樣。
漢中府,有張二率精兵三萬鎮守,舒絡南北。扼南北川陝咽喉的鳳翔府,在陳倉和郿縣等關口要地鎮守了五萬炎軍,是由姚青雲統領的。
張二就不必說了,是夏簡戟的鐵桿擁擘。至於姚青雲,被封了從一品驃騎將軍,又兼領了兵部尚書,名和權都是給足了的,雖也是大昭舊臣但較早就跟著夏簡戟了的,姚青雲如今絕無可能背叛夏簡戟。
況且,鳳翔府知府是夏簡戟年少好友葛圭章,可對姚青雲有所制衡,姚青雲還領了兵部尚書一職,順理成章要留在長安,如此就兵將分離了,只有在適逢征戰時才能離京去調動兵馬,這是夏簡戟和姚青雲君臣心照不宣的,都沒有存了芥蒂,也就沒有反目相向的隱憂。
夏簡戟內外兵權在握,無人可以掣肘,自可乾坤獨斷。再說了,文官之首的內閣首輔是葛蕤,戶部尚書又是諸葛評,新設農部的尚書是王五七。
自古以來,君臣之間的權力拉鋸,就沒有消失過。文武大權都聚集在夏簡戟和’老臣‘們手中,相應地,他們‘新臣’一派權力就少了,話語權已經是等同於無了。
這樣的狀況,他們是不滿意的……
但若抽身出去了來看,‘老臣’一直與夏簡戟浴血奮戰至今,可謂功勞赫赫!而在稱王前才被選拔起來的‘新臣’,未立寸功,要不是為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