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承意沒有人證,案發時又神志不清,根本無法為自己辯駁,再加上所有的證據都指向顧承意,主審官員已先入為主的認定,是顧承意酒後殺人。
經過審理,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案發那日,封似錦與景炎受約去東林學院,為學子點評。當時顧承意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封似錦與景炎一致好評,兩人對顧承意的印象很不錯,還讓顧承意有不懂的就去找他們。
顧承意當時很高興,他身邊的朋友,有的是真心為他欣喜,也有嫉妒他的。當有人提出慶祝一下時,顧承意身邊的人都跟著起鬨,不顧顧承意的意願,強拉著顧承意去喝酒慶祝。
顧承意今天出盡風頭,酒桌上那群學子有意無意的勸酒、敬酒。顧承意再聰慧也是一個小孩子,平時根本沒有機會與人喝酒,很快就被人灌醉,神志不清,最後是讓人抬回去的……
當時與顧承意一起喝酒的十幾個學子,都可以證明顧承意喝多了,而且他們眾口一詞的說,顧承意喝醉後力氣很大,他們四五個人才制住顧承意,把顧承意送了回去。
除此之外,還有學子指證,半夜聽到了顧承意的房間有聲響,不過他們以為顧承意在發酒瘋,再加上自己喝得也不少,並沒有去查看,直到早上才知曉是怎麼一回事。
至於其他學子,都有不在場的證據,只有顧承意一個人,說不清楚案發時他到底在幹什麼。
換言之,這就是一起學子喝醉,酒後殺人案。
案情看上去很簡單,卻讓人找不出破綻,就連顧千城在內室發現的腳印,也能解釋是,送顧承意回房的學子。
當然,門軸的損壞,也可能是送顧承意回房時,撞壞的……
「大理寺與刑部聽取證人的供詞後,並沒有當場判案,而是說三天後再次審理。」顧三叔的臉色,從回來就沒好過。
人證、物證俱在,大理寺與刑部沒有當場判案,並不是因為他們對案情有懷疑,而是這件案子影響很惡劣,他們不敢草率判下,多拖了兩天,也能告訴世人,他們事後還有認真查證。
「學子們的供詞對承意很不利,兇手挑中承意做戴罪羔羊,想必就是看中了承意無法辯駁。」顧千城不會認為,是兇手買通證。
一個兩個證人可以買通,可十幾個呢?
真要買通這麼多證人,一定會留下痕跡,兇手不會做這樣的事,而且東林學院的學生,家庭背景都不會差,想要買通十幾個證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這件事還牽扯到封似錦與景炎,沒有學子會在這件事上做假證,要引得封家不滿,會得不償失。
「承意是被人陷害的。一定是那些人看到承意,被封公子和景公子誇獎,嫉妒了才來害我的承意。」三夫人一臉抑鬱,心裡也暗自恨上了封似錦與景炎。
要不這兩個人夸承意,承意也不會被那些人灌醉,根本不會發生後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