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不能只讓天下人聽到大齊栽贓嫁禍的聲音。」
周復禮也點了點頭,這是最根本的。
要是他們大晉不反駁的話,假的也會被大齊說成真的。
周復禮提出了一個「大晉周刊」的概念,來為他們洗清冤屈。
雖然叫大晉周刊,但發行的對象卻不僅僅限於大晉,肯定也得更多的往其他臨國送。
首先弄明白這東西的是司馬煜他們,因為其實和傳單有異曲同工之妙。
連簫爭都聽得頭頭是道。
至於具體怎麼對抗大齊接下來的行動,還有些一籌莫展。
反正現在的情況就是各自解釋,讓天下人心中生出懷疑的種子。
但真讓別人相信,恐怕就不容易了,因為消失的是大齊皇帝啊,人家大齊才是受害者,人免不了會同情受害者。
況且,簫爭真的就在大晉,別人一問,大齊的皇帝為什麼在大晉,這讓他們怎麼解釋?
總不可能說大齊人要害他們的皇帝,他們大晉好心,救了大齊的皇帝。
這麼離奇的事情,估計連那些傳奇話本都不敢這麼寫。
雖然想到了用大晉周刊來對付流言中傷,但怎麼寫,寫得讓天下人信服,還得仔細思量。
宴會是在一種愁眉苦臉的情緒下結束的,因為誰也不知道大齊接下來會做出什麼行動。
簫爭直接被安排在了皇宮中,他現在年齡還小,也沒有什麼忌諱。
司馬煜給他安排了一座單獨的宮殿,派了些謹慎的人照顧,還派了些禁衛保護。
周復禮就忙著弄他的大晉周刊了。
看起來簡單,其實還有很多疑難需要解決。
大晉周刊不像傳單,用一套固定的雕版印刷就行,他的周刊會每隔一段時間辦一次,那麼他每一刊的字是不同的,印刷的難度加大了。
還有就是,傳單是一錘子買賣,印刷完了就結束了,周刊是持續性的,需要消耗的紙張也是持續的。
也就是說大晉的紙張消耗會大大增加。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用最簡單的傳單?
那是因為大齊接下來會做的事情瞬息萬變,誰也不能用同一套說辭來應對,用周刊來應付的話就要靈活得多,無論大齊怎麼栽贓嫁禍,他們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甚至抓住時機主動出擊也不是沒有可能。
司馬煜經常帶著簫爭來找周復禮,簫爭也特別喜歡待在周復禮身邊,看什麼都稀奇到不行,什麼都想學一學。
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學生,就是學得雜亂無章了些。
時間就這麼過去,朝廷上也有些憂心忡忡。
而且,還沒有等到大齊人來對付他們大晉,震驚天下的事情已經開始卷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