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王昌齡的《閨怨》。
其全詩為: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意思是: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初春來臨細心裝扮,獨自登上翠樓。忽然見到路邊楊柳新綠,心中一陣憂愁,悔不該叫夫君去從軍建功封爵。
此詩原是這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但文學作品一旦創作出來就已經脫離作者本身而獨立存在。
在林靈看來,這首詩就是寫男人富貴顯赫以後拋棄糟糠而使糟糠生出的閨怨。
「太德妃說得是,只可惜了這世上嬌滴滴水嫩嫩的可人兒。」
韓雲不可否置的笑了笑,隨後道:「公主也不必過多在意他人的事情,正所謂人各有志,焉能強求之?
真正強大的女子自然不同尋常,如而今有平南王妃和公主,從前有毒醫仙。」
林靈點點頭。
——韓雲果真是不同,只一席話變讓她豁然開朗。
女人何須要靠男人?就算是男人變心了又如何?天底下哪有不偷腥的男人。
她倒還沒有古時的女子看得開。
韓雲又笑著說:「況且公主不是在編書麼?若是成了,這可是不遜於神農嘗百草的功德。」
「不過是小道,當不得太德妃如此謬讚。」林靈道,「神農位列三皇,乃古之聖人,豈是我這區區之人可以比擬的?」
韓雲一笑,卻也沒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只道:「卻說公主也該自稱『本宮』,記得早先公主在本宮這裡的時候,已經習慣了這個自稱。」
「我還不是皇后,就算居住在鳳棲宮裡,也不好稱本宮二字的。」
「本朝公主亦可自稱本宮。」
緊接著,韓雲又道:「本宮倒忘了,此行乃是為公主賀喜。」
「何喜之有?」
「乃有二喜,一為喬遷之喜,二為事業之喜。」
林靈一笑:「如此這般,太德妃可就錯了,本宮一介布衣,哪裡有什麼事業之喜?」
「喜從方外來。」
方外,即為世外,乃指世外之人。
這話她卻未曾聽懂。
——難道她什麼時候結識了世外之人麼?
「太德妃何意,還望明示。」
韓雲淡淡道:「化無常雖入醫家,卻也原系道家人。」
這回她聽明白了,這位太德妃許是指化無常尋奇草而去。
「太德妃的意思是,國師即將歸來?」
——她沒有問出「你如何知道」這樣的問題,因為在一個近乎於神全知的人面前,這種問題實在太過可笑。
韓雲搖搖頭,又點點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