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涼國十五年,梨妃薨,其子移居護國寺,守孝三年,舉國稱讚。
在羅子衿的觀念里,明哲保身排最先,行嶮僥倖排其次,孤注一擲排最後。
她主張,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事情真的發展到萬不可以的地步,她寧願全部放棄保留根本,也不願孤注一擲,除非這個「根本」根本保不住。
而如今這一步,身為「青山」的顧凌雲,是保住了,可身為「柴」的自己,也快燒得差不多了。
在護國寺,完全不如在宮裡。在宮裡,貼身侍女除了平日裡的端茶倒水外,幾乎沒什麼事要做,可是在護國寺,端茶倒水,一日三餐,劈柴燒火,主子要乾的活,身為「極有眼力見」的奴婢,幾乎得包圓了。
當然,主子也閒不得,每日裡跟著班組晨讀夜誦不說,閒暇時間還要抄寫經文。羅子衿很能理解他的苦痛,所以她有活就跑去主子門口去干,讓主子也能儘可能地理解理解她的苦痛。
「子衿,明日宮裡就要來人,方丈特許我明日歇一日,養病。你覺得我是應還是不應?」
十分對得起羅子衿給他的「青山」名號,今日顧凌雲又穿了一襲青衣長衫,手持毛筆端坐在窗前,筆下行雲流水瀟灑至極。
羅子衿聞言,無奈地笑了笑。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主子,你裝什麼虛弱病!
如今來護國寺已經半年,深冬將至,顧凌雲從宮裡藉口帶出來的病,至今「未愈」,全得仰仗這位方丈,顧凌雲一說頭疼,方丈便允他早會早退,有時甚至一連三日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