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是朝着下面延伸的,明显是一道倾斜的裂缝,柏小北进入以后惊呆了,怪不得这些家伙吃几天都吃不完,这也太多了吧?
入眼就是几十个蜂巢了,全部扎根在岩石之上,岩壁上,蜂巢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蜜蜂,太多了。
“怎么会这么多?”越向着里面走,就有越来越多的蜂巢,而且蜜蜂也越来越多,这里的温度有点低,但是蜜蜂仍然十分活跃,柏小北感觉到了蜜蜂仿佛不惧怕寒冷一般。
这简直不可能的事情,中华蜜蜂的工蜂在气温7℃左右能正常运行采集活动,而在四川阿坝地区的阿坝亚种,当气温在3℃~4℃时,工蜂便出外采集。
气温14℃以下时,中蜂群外出采集的工蜂平均超出意蜂3倍。安全采集气温中蜂为6.5℃,而意蜂却是11.0℃,中蜂工蜂采集气温比意蜂低3℃~5℃左右。如果西方蜜蜂取代中蜂,早春和晚秋在较低气温中开花的物种,如柃属,香薷属,菊科,十字花科等一些种类,其授粉作用受严重影响。
这里明显已经有着接近零下的感觉了,蜜蜂居然还如此活跃,最主要的是,它们并没有出去采蜜,现在山里的野菊花什么的很多,花类也不少,但是这些蜜蜂,却仿佛是贴在岩壁上采集一般。
岩壁上难道也能够采集出蜂蜜?柏小北有点不相信,他的实力很强大,轻松的察觉到了这些蜜蜂在采集岩石渗透出一些液体,吸入肚子里。
石乳?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钟乳石”。可入药。
越朝着下面走,蜜蜂越大,这些蜜蜂颜色都有点发白,越是岩壁细微裂痕多的地方,都爬满的蜜蜂,小穿山甲扑上去直接吃了十几只蜜蜂,旁边的蜜蜂的仿佛没有看到一般,继续采集。
大青走在柏小北身边,低吼道:“这是小穿山甲寻找山宝的时候突然挖通的,原本这里只有几个拳头大的洞口,洞口是我们砸开的。”
“发了啊!”柏小北惊叹,明白为什么这么多蜜蜂没有人发现,这些也不能称之为蜜蜂了,这些可以说是石蜂了,他在其中感觉到了少量的灵气,而且大地脉术感知下,在下方,是一片钟乳石!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这是科学的说法,但是,在修士的世界里,钟乳石都是液化的灵气物质,上万年形成的低级钟乳石或许价值不高,分泌出来的钟乳不算珍贵,可是几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的钟乳石就不一样了!
每一滴的钟乳都是珍贵的东西,可直接服用,可炼丹,不过这里,居然让一片片的蜜蜂给霸占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下方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了,柏小北走进去以后,密密麻麻的蜂窝也消失了,只剩下稀少的巨大无比蜂窝,每一只石蜂都和拇指一般大小。
没有敌意,没有攻击手段一般,即使是同伴让吃掉了,也仿佛没有看到一般。
溶洞主要是由地下水对石灰岩进行破坏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地下水对岩石的破坏以及岩石的崩塌,使得洞穴不断扩展。以后由于地面抬升或地下水水位降低,溶洞就干涸,并出露地表。
而雨水等通过洞顶岩石中的裂缝渗入溶洞,这样,含有碳酸钙溶液的水,会慢慢地从溶洞顶部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同时碳酸钙就沉淀,并形成自上而下像悬钟那样的长条形或乳状沉淀物石钟乳或称钟乳石。
当石钟乳下部的水滴到洞底,碳酸钙沉淀则形成竹笋状的突起,称为石笋;当石钟乳和石笋不断发展,最后会连接起来而成为石柱。但这种沉淀物可以形成各种不规则的形态,人们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丰富想象力而给以许多动人的名称。其实,这些生动的形态都是水流对于石灰岩的溶蚀雕塑的结果。
柏小北来到下面以后,顿时眼睛都瞪大了,生成钟乳石和石笋的溶洞都是石灰岩构成的。洞顶有很多的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渗透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后,那里就会留下一些石灰质的沉淀,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愈多,终于形成了乳头。以后,乳头外面又包起一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就形成了姿态万千的钟乳石。
这一片,并不是如同温度变低了,就如同冰色山川般,或者岩石色,而是火红色,一片垂直,大小不一,姿态万千的钟乳石出现在柏小北的面前。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