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楊想了想,道「這書只要在家裡一處,難保旁人會不會再起心思。不若把它們挪到大伯娘他們不知道的地方,也懶得往後千防萬防的。」
姜老太爺想了想就也跟著點頭,說確實如此。
這時候姜桃就很適時地提出來,說「我和沈二哥說好了,成了婚就要搬到城裡去住,爺爺要是放心,就把書搬到我們的住處去。還像之前一樣,書房上鎖,由阿楊保管。」
姜老太爺對她還是很放心的,加上他對未來孫女婿也滿意得很,所以不等姜桃多說,他就繼續道「往常楊哥兒一人住在學舍里就很不方便了。往後霖哥兒也要進學,不若讓他們平時和也你們住在一起,休沐的時候再一道回家來。」
這自然更中姜桃的下懷,當即就說全憑爺爺吩咐。
沒多會兒老太太也進了屋,一邊嘆息一邊說「我看著他們的牛車出了大門才進來的。老大和老二本來還想來給你磕個頭再走的,我怕他們又惹你生氣,沒讓。」
姜老太爺肅著臉點了點頭,說真那麼有孝心,早幹什麼去了!
後頭姜老太爺也不讓老太太繼續說其他兩房的事了,而是同她道「方才我和孩子們說好了,等楊哥兒和霖哥兒去了學堂,就把三房的書搬到城裡阿桃婚後的住處去,兩個孩子在城裡也有個落腳的地方。你去拿一些銀錢來,給阿桃弄一個大一些的宅子,他們住著也方便。」
分家的時候二老雖然分了公中的銀錢,但自己的養老錢卻是沒動的。這麼些年積積攢攢的,加上從前姜桃他爹還在的時候,不僅往公中交錢,私下裡還會另外孝敬,所以老太爺和老太太的私房可比公中那份厚重的多。
姜桃連忙說不用,又接著道「銀錢不夠我們就只先租賃屋子住,我和沈二哥都是有手有腳,晚些時候總能攢到錢買新屋的。如今家裡分了家,爺奶的養老錢應該更要好好存著才是。」
聽到這話,姜老太爺臉上才終於有了笑影兒,說不枉過去家裡疼你。
姜桃跟著笑笑沒說話。
倒也不是她跟銀子有仇,而是明白天下沒有白來的午餐。若是收了銀錢,那以後城裡的住處就有了老太爺和老太太一份。往後二老想來看孫子,她還能攔著不成?就怕長此以往,那住處不是她能做主的了。
後頭姜家再來拜年的客人,問的大多是怎麼好好的分了家,又急急讓其他兩房搬出去的事。
這種事姜桃作為小輩也不方便聽,就乾脆在自己屋子裡做針線。
不得不說人逢喜事就是精神爽,到了初八的時候,她已經繡好了三條抹額,五個荷包。
想著這會兒城裡的店鋪應該都開門營業了,她就準備把做好的東西送到繡莊去。
前頭姜楊沒能勸住她別做針線,此時見了就又忍不住勸道「再有二十天便是你出嫁的日子了,這時候你該在家裡繡嫁妝才是。咱家眼下真不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