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天色陰沉,下午的時候屋裡就沒什麼光了。
姜桃還是很愛惜自己的眼睛的,下雨之前天光不好她就放了針線,後頭聽到雷聲了就去收衣服了。
王氏和李氏她們在繡坊做了幾個月,都掙了十幾兩身家,也不像從前那樣不肯休息了,就也跟著一道放了針線,幫著姜桃收衣服,之後大傢伙兒就湊在一道說話。
因為知道這場雨是好事,所以大家的神情還挺鬆快。
王氏的男人消息靈通,正好這會兒她就和眾人分享道:「前頭聽說皇上讓太子去了北方體察民情。咱們這兒都下起雨了,就是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了?若是其他地方還旱著,也不知道那小太子能不能辦好差事。」
老百姓雖然沒見識過什麼皇帝太子這些高高在上的人物,但是本朝言風開放,只要不是說什麼犯上作亂的話,朝廷也不會追究,所以百姓們茶餘飯後就免不了提上一提。
小縣城地處偏遠,對京城的動向了解得很慢,但是太子來北方體察民情這樣的大事還是都有所耳聞的。
「王姐姐操心那些幹啥?皇帝對太子多喜歡,難道你沒聽說過?」
四年前國仗謀反的事情街知巷聞,那時候百姓們都在私底下議論,說國仗是太子的外家,這肯定得牽連到太子啊,那儲君的位置多半就要換個人來坐了。
可那事都過去四年了,國仗和皇后一干人等都入土多年了,太子還是之前的太子。
而且近幾年皇帝年邁,聽說漸漸地讓太子接手政務了。
「也是,」王氏點頭道,「就算其他地方真發生了大旱,太子能來走上一遭都算是頭功一件,百姓們只會念著他的好。」
姜桃不是很想談起京城的事情,總讓她回憶起自己稀里糊塗的上輩子,就也沒插話。
不過皇帝都肯讓太子出京在百姓面前露臉了,想來是真的沒打算換繼承人了——
像王氏他們說的,天災這種事大家不會怪到太子頭上,就算是最迷信的朝代,天象不好也只會怪到當政的皇帝頭上。所以太子此行不管順不順利,都能在百姓面前樹立自己關愛民生的好形象。
民心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歷朝歷代忌憚太子的皇帝都只會把太子拘在宮裡,不讓他和百姓接觸,更別說讓他建功立業。
皇帝這是在給太子做臉,樹立威望,就是不知道太子到底什麼時候能繼位。
姜桃對現在的安穩小日子很滿足,只盼著太子早些即為,好讓沈時恩從苦役中解脫。
不過這種話就不是閒扯了,涉及到皇權紛爭,再開放的言風都不好說這些的。
所以她也只是在心裡期盼著,並未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