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也得忍著,」衛老太爺說,「沈家那樣根深樹大的,說倒也就倒了。咱家根基淺薄,惹了當今不悅,滿門覆滅不過是眨眼的事情。」
「可我們忍著,沒了沈家,沈家軍軍心渙散,苦的可是百姓啊!」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沈家倒了,但沈家軍必不會倒。」衛老太爺老神在在,「你且看著吧,死牢里的沈二公子那必然是不會死的。」
衛常謙還想問很多,衛老太爺嫌他太笨,不想和他多說了。他真覺得煩的時候,就是親兒子也不給臉的。
那時候衛常謙在翰林院已經當了好些年的官了,但翰林院裡勾心鬥角沒有那麼多,大部分時間大家都在想著怎麼寫好文章,著書立說,爭得最厲害的,也不過是爭一個在皇帝或者太子面前露臉講經的機會。
而且衛家還有衛老太爺獨當一面,衛常謙活在其羽翼之下,還真沒怎麼見過官場黑暗,也難怪衛老太爺都說他讀書讀傻了。
也就是後來衛老太爺退下來了,衛常謙支撐門庭,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的順風順水,都是靠著他爹的庇護,幾年裡他也慢慢地成長起來。
去年開始皇帝開始漸漸給太子放權了,人人都爭著在太子面前露臉。
衛老太爺卻讓他趕緊以侍病為由退下來,通俗點說就是京城不好待了,咱家快跑吧!
衛常謙也聽他爹的話,不明就裡地就辭官歸鄉了。
如今他知道朝堂局勢要發生大改變,心也不由自主地跟著火熱起來。
不過他也知道辭官容易,起復難,而且他爹當年不站隊不幫忙的,估計在太子心裡也沒落著好,不清算他們家就不錯了,哪裡還會想著再起用他們家。
他兒子倒是跟他爹一樣聰明有天分,走科舉路子必不會差,但是那樣太刻意了,就差直接說:「我們家先後辭官就是為了明哲保身,現在風頭過去了,我們家又回來了!」
那吃相也太難看了。
而且他兒子是一直跟著他爹讀書的,衛常謙雖然知道自己是三代人里天資最差的,但是前半生他靠完老子,後半生靠他老子帶出來的兒子,到底也有些沒面子。
所以衛常謙就希望姜楊能在恩科中嶄露頭角。姜楊可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學生,等他在科舉中大放異彩,新帝肯定會問啊,你一個寒門舉子能有這種成就,老師是誰呢?
姜楊再一提他老師的名號,現在新帝心裡留下印象,回頭衛家再起復就容易了,也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衛常謙也是有幾分本事的!
所以當天上課,衛常謙讓下人都離的遠遠的,還把門窗都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