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章思滿他只是個臨時工,並且還在跟著他們干之前被領導穿小鞋把臨時工的工作都給擠兌掉了,無論如何,不會比跟著他們干更糟糕。
但好兄弟都求上門了,高晉年也不會當個鋸嘴葫蘆,所以也盡心盡力地分析利弊——然後丟給安斌自己做決定。
安斌又不是沒主見的人,相反,他就是相當有主見,所以他所謂的求主意,更多的是想要拉攏更多認同者。
陸柚在高晉年說話的時候一直沒有開腔,反而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等到兩人酒酣耳熱之際,他才慢吞吞地問:「斌子,你們廠子,可以停薪留職嗎?」
XXX
安斌其實已經有了幾分醉意,此時聽到陸柚的問話,慢了半拍才睜著有些迷茫的眼睛喃喃:「什麼[聽信六隻]?」
陸柚眨了一下眼睛,有些不確定了。
他之所以提出[停薪留職]這個概念,是因為在他小的時候,這種情況相當的普遍,好多在廠子裡的正式員工還有在學校里教書的老師這些都會「下海」經商,但若是他們做生意不順,還能夠再轉回原本的編制繼續上班,這種就是「停薪留職」。
後來他長大了些,那個時候流行各種名人的人物傳記,不僅包括古代的,也包括近代的、當代的。
那些名人傳記在記錄他們人生轉折點時,都會描寫得相當的曲折並富有感染力。
比如他現在都還記得香江首富從內地逃難過去後如何在寄人籬下的情況下掙得第一桶金,如何在別人都還在老老實實給別人打零工的時候瞅准某個並不被看好的行業從無到有;還有某股神,在別人都還在玩泥巴玩沙土的時候,他感興趣的是用家裡的果汁賣給路人賺錢,然後用這些錢去故事裡賺得第一桶金……
總之,因為是給青少年讀的名人傳記,所以都偏向於偉光正的描寫,陸柚也就記得了他們國內的一些富豪有不少都是在八、九十年代嶄露頭角。
而這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原本有一份穩定的「鐵飯碗」工作,但因為有遠見,敢於冒險,同時當時郭嘉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轉型的時期,為了平穩過度,出台了允許在辭職下海時保留原崗位,只停薪水,隨時可以「上岸」,重新端起「鐵飯碗」的相關政策。
於是這一政策甚至一度成為既想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又想下海「博一搏」者較為保險的選擇。那些手裡端著摔不破的「鐵飯碗」的企事業單位正式職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內的一群人在這個計劃與市場仍處於交匯期時趁機「下海」,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富豪。
只不過陸柚不太清楚這個政策現在推出來了沒有,如果可以這樣操作的話,當然是最好的了。
「你不如回去問問你們廠子裡有沒有保留你的崗位只是不發薪水的操作呢?」話雖如此,其實陸柚還是更偏向於出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