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他通過安斌聯繫到了那個做代送外貿單的小伙子,經過商談達成了合作,對方儘可能地多接幾家代理的工作,然後高晉年這邊安排車子接送。
對於那個小伙子來說,這樣一來,至少來回一趟可以辦七八個單子,哪怕要扣除油費還有給司機的比例分潤,但相比起七八趟火車往返的費用以及時間相比,依然是不僅節省了來回的路費,還能賺到更多的錢。
最重要的是,他這回是真的可以至少半個月以上的日子都是日入上百,而不是以前那樣一個月就兩三回才有這樣的收入了。
而對於高晉年他們來說,雖然這樣就有了中間商賺差價,但相比起來多少也能賺點。
最重要的是,做的次數多了,他們在這一行的名聲就會立起來。
這個年代對涉及到國外的東西是有一種盲目的,若是以深受外貿業務海外公司信賴的名頭宣傳出去,後面擴大快遞業務受眾就要容易得多了。
第123章 1983-4
除了外貿單之外, 其他有需要這兩個地方運輸物件的也可以,畢竟文件雖然重要但不是特別占地方,空出來的空間完全可以在不超載的前提下再多加點。
憑藉著這樣的模式, 一年下來高晉年他們掙到了兩萬元。
雖然掙到的錢沒有完全回本,但只需要在兩個城市跑,兩地距離還不算特別遠,道路很熟不用擔心路況問題, 運輸的也是文件和一些夾帶的雅萍服飾的「私貨」,比之前動不動就是五天一周十天半個月的長途已經好太多了。
況且兩萬元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分到每個人手上也有近千或者上千塊,於是高晉年他們幾人便決定繼續做下去試試。
不僅如此, 他們在這其中也加入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志,能運的東西更多, 還能交替班不用像是最開始那樣累得慌——畢竟疲勞駕駛可是大忌。
不過呢, 羊毛也不能逮著一隻薅,所以高晉年他們在代理外貿單運輸的業務逐漸上手了之後, 也主動出擊,自己去尋找訂單。
他們選擇去到各個人流量大的地方, 不斷地發傳單、跑業務——這就是那些還沒學會開車的小夥伴們的工作。
XXX
在這個信息交流尚未發達的年代,書信仍是人們主要的通信方式, 即使座機已經開始普及, 但大多數人仍不會每天守在電話旁——先不說安裝座機的費用也並不便宜, 就算他們這會兒在申城、臨安兩地跑,晚上落腳點都是租的房子, 也不適合安裝一個固定話機。
所以這些小伙子雖然還不會開四輪車, 但是兩輪的自行車或者摩托車都是學會了的,畢竟時間就是效率, 能夠最快傳遞信息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正是因為他們財大氣粗(bushi),捨得給每個同伴都配上交通工具,所以他們很快就接到了不少其他人的代送外貿單,進一步擴大了他們的業務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