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父以及其他幾個在縣棉紡織印染廠里說話很有分量的重量級人物在一品鮮的包廂里坐著,坐在他們上首的,是縣領導和市領導,以及……安斌。
準確地說,是代表雅萍服飾有限公司的安總。
在場的現棉紡織印染廠的老人們都面色複雜——誰能想到呢,安斌在外面能混到這麼好,好到都轉過來要收購他們的老廠子了!
這幾年縣棉紡印染廠的日子也不好過。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有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完全屬於國家,由政府制定相關計劃和策略,虧損由政府承擔。
然而,這種政府主導的制度下,國有企業長期處於低效率狀態,全國工業增長緩慢。
改革開放浪潮中,國家採取了對外開放策略,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和資金,推動了經濟發展。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也在改革中擴大規模,在科研、技術和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但國有企業改革並非一帆風順。
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國有企業因為各種原因面臨破產重組,為民營企業和外資華商提供了收購機會。
很不幸的是,縣棉紡印染廠就屬於後者這個群體。
最開始蘭花事件那幾年就初現頹勢,但是那個時候廠領導班子們縮減一下自己的工資和福利,還能勉勉強強保證底下工人們的待遇。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廠子的效益並沒有好轉,反而越發走下坡路——因為那些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出,更加便宜低廉且質量也不差的產品快速地擠占了他們這些國營廠子的生存空間。
這兩年他們廠子也就發過工資的次數屈指可數,還是因為廠子裡的員工們鬧著孩子要開學了要繳學費,以及過年了必須得拿錢等等理由。
工資都如此艱難了,更不用說福利待遇了。
最開始的時候還能用廠子裡生產出來的那些布料抵扣——那個時候工人們還挺開心的,畢竟布料也是剛需。
可是一兩次能行,次數多了那就不行了——正所謂衣食住行,這布料又不能填飽肚子餓!就算可以用布料和別人兌換糧食,可那也是折價了的。
更何況,國營廠子本來就有指標,不可能讓工人們拿到多好的布料。
但最惱火的還是裁員。
因為經濟效益太差,資產流失嚴重,縣棉紡印染廠已經無力支持那麼多的員工。
這兩年來已經進行了三次裁員,導致許多下崗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