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没有接话。
他确实不愿意。
范仲淹笑着看他:这可如何是好呢?
晏殊叹道:希文,莫要消遣我了。你也知道我现在这个处境,真是经不起了。
范仲淹道:前段时间张公知白身故了,这你知道吧?
晏殊点头:我知道。
张知白去世的时候他还没闹事,还是知道的。
范仲淹道:朝廷议论给他上谥号。原本议的是文节,有个御史说张公守道至公,请谥文正。莱国公不同意,以文即美谥,不必再添一个正字。最后定下的还是文节。
晏殊看着范仲淹,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范仲淹问他:同叔,你明白了吗?
晏殊道:呃,明白什么?难道是莱国公喜欢文正的谥号所以想留下来自己用?
范仲淹无奈道:不是,莱国公可能更想要文忠。但这不是我要说的。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风凋敝。国朝建立之初就倡导文教,及至先帝,更做劝学诗数篇激励天下学子。陛下继位数年,每年到国子监听讲,这都是为了弘扬学风。
朝廷以读书人为贵,凡进士出身即得美仕。然如今之天下仍然没有像朝廷期待的那样文风通畅,徒以学校不兴之故也。
晏殊若有所思。
范仲淹继续道:如今朝廷重文,而民间无学校,不能将文德之风传播乡野。所以,皇上欲择一学识渊博的大儒,在民间建立学校,为朝廷培养人才,教化百姓。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晏殊:想来如今学识渊博却又不被俗务羁绊的大才子,就只有
晏殊马上道:殊愿为陛下兴办学校。
学问渊博,还不为俗务羁绊,这说的不就是他吗!
学问渊博,他小时候就聪明得惊动中.央,不为俗务羁绊他都要被贬官了还能有什么俗务啊!
范仲淹点点头:同叔你能有这番觉悟,很好。但是
晏殊急了:这还有什么但是啊!
这不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差事吗!
范仲淹道:陛下的意思,第一座学校要建在京城。可是同叔你,就要被贬出京城了啊。
晏殊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是啊,他就要出京了。
他咬牙切齿。
当初就不该作这么个大死!
要是不在玉清宫打人,他现在还是好好的枢密副使,不就能留在京城,为皇帝办这个学校了嘛。
这可是皇帝亲自派的差事!
而且兴办学校这种有益文坛的大好事,后世史书记载上那么一笔,也好看呀!
总比被记上在皇帝面前打人强得多。
看他面色纠结,范仲淹道:但是事情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晏殊眼前一亮,抓住范仲淹的袖子:希文,你一定要帮我。我必须得抓住这个机会!
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抓不住,他就真的完了。
范仲淹安抚他:别激动,听我说。
你要被外放出京,所以不能为陛下办学校。可如果你留在京城,不就可以办了吗?
晏殊猛地抬头:陛下能让我留在京城?
他犯了这么大的罪,也可以不被贬出京吗?
只要不出京,能留在汴梁为陛下办学,就算阶品降了也无所谓。降到六品也无所谓,反正只要他把陛下的差事办好,等陛下亲政,一定还会给他升回来的。
范仲淹缓缓道:晏大人要出知外州,职责所在,不得留恋京城。可如果是草民晏殊的话,想留在哪里,就没人管得着了。
晏殊愣住了,眼睛直直的,张了张嘴:草民,晏殊?
他这四个字说得极艰难,仿佛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说话。
从他十三岁开始,草民这两个字,就和他再也没有关系了。
草民,晏殊?
范仲淹拍了拍晏殊的肩膀:同叔,辞官吧。辞了官,专心为陛下做事。待陛下亲政,该是你的,还是你的。
晏殊非哭非笑:这我
从枢密副使,到草民!
官与民,隔着的不是一道天堑,而是整个世界。
草民是黔首,是刍狗,是载舟之水,是士大夫口中悲悯地提及的天下苍生。
可官不一样啊。
科举有鱼跃龙门一说,官员升官要吃烧尾宴,取意烧掉鱼尾化身真龙。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官与民的距离,就是鱼和龙的距离。
晏殊颤抖着嘴唇。
因为官位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宋代的党派倾轧,至多就是把人排挤出京,很少有把人家官职一撸到底的。
就算是斗得再狠,也不过是降一降官品,本身官员的身份还在,在京外蛰伏着,等到自己的党派得势,或者皇帝又想起自己了,就可以顺顺当当地继续回京当官。
所以被贬出京对高官们其实是一件不痛不痒的事情,过个一二年风声一过就能回来,除非真是你自己把路给走绝了。
官位还在,官身还在,就没什么好怕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要活的久,总有出头之日。
但变成草民,就完全不一样了。
还有个官身的时候,因为随时能得启用,所以即使是政敌也很少有随意欺侮的的事情。
草民有什么呢?草民什么都没有。
一旦成为了草民,等于放弃自己半生积攒下来的官声、政绩。
从出知某州的某部侍郎变回备受宠幸的天子近臣,只需天子一个念头,一张诏书。
而从草民变成官员,那可就太难太难了。
晏殊摇摇头:不行,不行,这
范仲淹道:同叔,你好好想想。
说着,起身就要走。
晏殊扯住他的袖子:不行!希文,你帮我求求陛下,别让我辞官,降我的阶品,降回秘书省正字也行,给我留一个官身,我真的不能变成草民
范仲淹将袖子从他手里抢过来:不可能!同叔,如今只有一条路好走,你辞了官,将学校办好,三五年过后,皇上许你兼修国史之职。这可是宰相之位!你要是不辞官,就是刑部侍郎,出知外州,三五年后,陛下记都不记得你,你还拿什么回京?难道你甘心做一辈子的知州吗?
晏殊摇头,刚想说话,就听见楼梯处响起一阵脚步声,有人上楼了。
范仲淹一回头,果然看见刘恩上来了。
晏殊看清了刘恩身上的宦官服色,知道这是个品阶比他还高的大太监,忙道:这位公公是
他和皇帝走的不近,加上灯下昏暗,一时没认出刘恩。
范仲淹为他介绍:这是官家身边的刘公公。
晏殊忙行礼:不知刘公公光临寒舍,有失远迎。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