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蹲在水边,随手捡了一根枯枝:前辈,看好。这是一根木头。
赵受益将木头浸在水中,松开了手。木头浮在了水面,随着水波晃晃悠悠地漂走了。
夏玉奇、白玉堂和刘恩都蹲在了他身边。他对夏玉奇道:正如前辈所说,木浮于水。木头漂走了。
他又四下寻摸,打算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正好附近有一块西瓜大的白色石头,被河水冲刷得光滑致密。
赵受益在心里掂量了一下,发现以自己的实力,想要将拿石头拿过来,应该会费上一番功夫。
他刚想叫刘恩将那石头取来,就见白玉堂一言不发地起身,将那石头拿了过来。
那么大的石头,在他手里倒像是轻如鸿羽一般。
赵受益笑道:有劳白少侠了。
白玉堂将石头放在他手边。赵受益拍了拍那石头:夏老前辈,你说,这石头能不能在水中浮起来?
夏玉奇摇头道:不能。
赵受益对刘恩使了个眼色。刘恩将石头拿起,投入水中,只见那石头义无反顾地向河底沉了下去。
他眼疾手快,又将那石头捞了上来。
赵受益笑道:夏老前辈,看好了。
刘恩抽出佩刀,将石头剖做两半,又如砍瓜切菜一般将其中一半石头的芯子都掏空了。
赵受益心中暗叹,这就是江湖人士的神奇内力吗,掏石头像掏西瓜一样容易。
不多时,那半块石头已经被掏成了一个薄薄的石碗。
赵受益将石碗放在了水中,那石碗稳稳地立在了水上。
夏玉奇若有所思。
赵受益将石碗递给了夏玉奇:前辈,并非只有本身能浮于水的东西才能用来造船。就像这石头,本身是要沉到水底的。但如果将它掏空了做成一个石碗,照样可以浮在水上。
夏玉奇忽然道:先前在扬州的时候,我在白家的后院种了一院子的花草。
赵受益微笑:然后呢?
夏玉奇道:有些花草是从岭南带过来的,那边的雨水比扬州多,花草需要天天浇水。我在院子里放了一个大水缸,每天用葫芦瓢舀水浇灌花草。有一回,我不知将瓢放在哪里了。第二天浇花的时候,我就拿了一个瓷碗代替。浇完花之后,我顺手又将那瓷碗放进了水缸。那个瓷碗也像葫芦一样漂在了水上。但那瓷碗是个什么什么窑的珍品,玉堂他哥哥要用它来待客,就将瓷碗收了回去。我又拿了一个普通的瓷碗,可是这个碗却再也不能浮在水上了。
他问赵受益:为什么呢?
赵受益心道,因为F浮=液gV排。
他道:许是第二个碗厚了些。
夏玉奇追问:那究竟要有多厚,或者多薄,才能让原本不能浮于水的东西漂浮在水上呢?如果叫它们漂浮在水上了,又能够承载多重的货物呢?
赵受益一摊手:朕也不知。
他接过刘恩递过来的丝帕,擦了擦手:前辈,别急。今年九月之前,你只需将这艘船完善好了就可以了。
指了指河中停泊着的木制蒸汽船:至于用铁造船的事情,不急。
一是在你没将浮力公式推导出来之前,说什么造铁船都是扯淡。二是
朕现在也没有这么多的铁呀
赵受益感觉自己的心里一阵苦涩。
现在的铁可是个金贵物件,农夫铸造犁头要用,士兵打造兵器也要用。再加上这两年还要鼓励北方农垦,大概是要由官府出钱给百姓打造农具否则被水灾弄得一穷二白的百姓哪来的钱打造农具?
他还要整顿军队,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军队强盛,首要的就是给他们打造一套上好的武备出来。
什么箭啊弓啊刀啊铠甲啊
赵受益越想越心痛。朕这个皇帝做的,实在是太穷酸了。
他拍了拍夏玉奇的肩膀:前辈,不急,好好想想。
好好想想,反正暂时社会上是没那么多铁来推广铁制轮船。
等朕推广一下高炉,将钢铁产出提上来的时候,咱们再来谈这个事情。
在此之前,你先去推浮力公式吧。
夏玉奇道:遵旨。
给夏玉奇布置完任务之后,赵受益回去找晏殊吃了顿饭,了解了一下晏公笔谈的进度。
晏公笔谈仿造尚未出世的梦溪笔谈,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数篇。晏殊已经编好了书画篇,交由出版社印刷出版了。
按照赵受益的打算,是要将晏公笔谈作为推广基础教育的教材的。现在由于全本的笔谈尚未完成,因此只能在清北大学里做教学使用,等晏殊将整套书都编完之后,才能推向全国。
清北大学已经走过了两个多年头,现有的学员有数万人,都在晏殊的谆谆教导之下,成长为了兼通文武的人才。
至少是能识字,会算数,懂得些大局道理,还能绑着沙袋跑上好几公里远。
对于他目前的需求而言,这些人,应该是足够用了。
赵受益算算日子,心下有了底。
接下来几个月他打算做的事情,势必会得罪一大批既得利益的阶层。
他倒是不怕这些人威胁他的人身安全想要在汴梁城里行刺皇帝,得问问枢密使和他手下的三十万新军答不答应。
他怕的是这些人给他搞非暴力不合作,直接罢工了。
崇政殿里那几十上百的高级官员,他是不怕的。一共就这么些个人,生平履历家庭结构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都明明白白地摆在皇帝案上,敢搞罢工,信不信刘公公当晚就带着你的罪证抄你的家?
更广大的中下级官吏,他就有些头疼。
宋代的社会经济空前地发达,换言之就是人太多了。人一多,事情就多,需要的管事官员就多。
宋代的官僚队伍之庞杂,远迈前代。
这么多的中下级官吏,尤其是最底层的芝麻官,赵受益真的没精力去一个一个地敲打、约束。
这么多人,就算是抄家都得抄个一年半载的。
他们要是搞起罢工来,最稳妥的方法,就是直接让他们卸任,另寻高明来代替。
这时候晏殊和他的学生们就派上用场了。
虽然他给清北大学的定位是全科大学,架不住还在草创期,大部分学员还是全国各地冲着晏殊的名号跑来汴梁的传统读书人。
这些人反正内心的价值观已经固化了,估计接受不了除了当官以外的出路。那就给他们一个官当,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赵受益跟晏殊吃完了饭,让他在学生之间留意一下,有哪些人品学问都没什么大差错的,整理一个名单出来给他,过段时间可能有用。
晏殊是何等敏锐之人,立刻察觉到这是要变天了,当即摩拳擦掌,开始整理名单。
皇帝终于要有大动作了,他的清北大学终于要名扬天下了!
嘶有点激动啊!
饭后回宫,赵受益跟刘恩一道坐在出宫时坐的那辆其貌不扬的小马车里,笑道:这时候李娘娘应该已经回宫了吧?
刘恩点头:应该是已经到了凤宸宫,见到太后了。
赵受益想象了一下刘娥忽然见到了李妃的场景。
在刘娥的心目中,李妃早就死在了当年的冷宫大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