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喝習慣了甜豆漿的顧笙,差點吐了出來。
還被人嘲笑了幾句鄉巴佬。
她也沒有多說。
坐著公交,顧笙來到了淮海中路,上一世,她也經常踏足滬上,對滬上是不陌生的,只是現在的滬上和後世比起來,變化還真是大。
淮海中路兩旁,是高大茂盛的法國梧桐,站在那裡,就能產生無限的遐想,這裡的人也很多,但可能是浪潮的衝擊,大部分商店都關了門,還能依稀看見西餐廳和時裝店存在的痕跡。
顧笙順著街道走,半身裙隨風飄揚在梧桐樹下,美如畫!
突然,她在一間店堂面前停下來。
然後邁步進去。
這店堂很大,上面有一塊破舊的招牌「淮海路國營舊貨商店!」
顧笙一進去,就看到各種各樣的舊物品,全部都是用過的,甚至還有呢大衣、皮襖等衣物,這些顧笙沒看。
這裡面的東西,全部是入不敷出的人家拿來寄賣的。
顧笙走到了擺放老物件的地方,吸引她的,是一架紅木大床,木材倒是還好,但上面的雕刻十分精緻。
這樣的手藝,絕對是堪稱大師級別的。
看了一會兒,顧笙才移開眼,她喜歡也不可能買。
在裡面晃蕩了一圈,顧笙空手出來,裡面都是些沒有價值的舊物。
她繼續往前面走。
路過幾間商店,裡面擺著玻璃櫃,商品種類也少得可憐,幾種糖果和糕點,還有一些南北貨。
前面站著或者坐著營業員,臉上都是愛搭不理的表情。
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這是計劃經濟的普遍現象。
顧笙看了幾眼就走了,前面也沒什麼好看的,只有一個新華書店,裡面的書也少得可憐。
除了一些科技書,就是領袖和偉人的照片。
顧笙往回走。
她上午主要是踩點的,走了淮海中路,又去了中央人民廣場,還去了南京路,接下來她的目標就是老式弄堂。
她換了衣服,打扮得成熟,臉上也抹了藥水,用炭筆把眉毛畫粗。
和她本人相差甚大。
她在公共廁所里弄好,又挎著一個用粗布遮著的籃子,開始走街串巷。
一直忙活到下午五點過,她才換回原來的衣服,坐上了公交車。
系統倉庫里多了兩千塊錢和兩箱古玩。
她到招待所的時候,已經六點十五分,但是陸今棠還沒回來。
可想而知,他今天談的東西很多。
七點鐘,陸今棠帶著飯菜回來,神采飛揚。
「看來結果你很滿意。」顧笙接過他手裡的飯盒。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找到了契合的材料。」
「那確實值得高興。」
「不過,我還要繼續忙,至少還有兩天。」
「忙唄,沒事,我也有事啊。」顧笙笑著。
「再說了,我們本來預留的就有五天。」
之後果然如陸今棠說的,他會繼續忙,一直忙了三天才算完。
這三天顧笙也沒閒著,她走街串巷的,從靜安區到楊浦工人新村,她掃蕩了個遍,荷包滿滿的。
古玩舊物也收了不少,她最喜歡的,是一個古銀手鐲,累絲工藝,栩栩如生,保存得近乎完美。
其實累絲工藝多是用在黃金之上,也是古時候的能工巧匠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