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麼多人,太悲慘了……」
「那你一定是沒在那輛車上?
李青山又拿出一支煙,用力吸了一口,接著說道:「我當天趕到那,意外接到通知,我被安排在立新區趙家合作社,就是我們家附近的趙家合作社。看來是領導考慮到了我們家的實際情況,重新給安排的。」
「當天歡送會結束之後,我送走了我的黨校同學,然後自己就乘火車回來了。在火車上,我聽到了這個不幸的消息。我剛開始不相信,可他們說的細節都對啊,也就無奈接受了這殘酷的現實。一路上我一直心情沉重,到現在也緩不過來神,真的希望這不是真的……我現在還不知道是哪些人遇難,不知有沒有我認識的人,我準備把行李送回來,第二天到公司去看看。」
聽了李青山的敘述後,大家都默不作聲了。事故太慘烈了,一車人,四十多人啊!那麼多鮮活的生命瞬間就消失了!太令人震驚了,太令人惋惜了!本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啊!如果事先做一下評估,也許這悲劇就避免了。
這次事故中果然有李青山的同學。為此,他難受了很久。他在自家後邊的一個十字路口為不幸故去的同學燒了一些紙錢,算是送行吧。
這件事對李青山的觸動非常大,以至於影響他一生的做人準則。他本來就是一個老實憨厚的人,這件事情之後,就更是與世無爭了,萬事皆知足。他的樸素的想法是,這件事的陰差陽錯,使自己獲得了僥倖存活的機會,和那些故去的同學比,自己沒有理由也不應該再有任何理由奢求什麼。
李青山來到趙家合作社報導,這裡還有幾位地方企業下放來的幹部,他和他們一起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干農活出身的他不怕吃苦不怕累,工作表現也是非常突出。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下放勞動結束後,他是隨地方企業的下放幹部一同重新安排的工作,他被安排在一家地方小企業做了廠長,從此離開了本鋼。這家企業照樣離家很遠,他,還是照顧不了家。
一場有驚無險的風波過後,張媛更加珍惜和李青山在一起的日子,夫妻倆相扶相助過著踏踏實實的平淡生活,對張媛來說,日子雖然苦了一點,可每天都很充實。
那年秋天入冬前,他們幫助青山的父母翻建的茅草屋也建成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山野菜越來越不好采了,那麼眼尖手快的美花也采不到了,因為大家都在采。很快,這大地里、山坡上,就光禿得幾乎一毛不拔,就像被蝗蟲掠過了一樣。
漸漸地人們感覺糧食不夠吃了,這糧食供應定量並沒有減少啊,為什麼就感覺餓肚子了?原來是副食供應跟不上了。人們肚裡沒油水,單靠那點主食就不夠用了。那時候城市居民的定量每人每月平均27斤左右,重體力勞動者稍多一些,小孩子少一些。家裡半大男孩子多的,就明顯不夠吃了。有的人家計劃的不周,月底還出現過糧食斷頓的情況。
就在這時候,張媛他們所在的居委會卻把各家各戶的糧食集中起來了,在一九六零年的夏秋之際,辦起了公共大食堂。正逢天暖的季節,他們就在房山頭空地上支起兩口大鍋熬粥。天天頓頓都是稀粥。開飯了,各家各戶拿個盆子去打飯。稀粥盛到盆里看不見多少米粒,吃到肚裡一泡尿就都沒了,大人孩子每天餓得肚子咕咕叫。
原來這大食堂最初只是在農村實行。因為農村在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實行了人民公社化。成立之初,有的公社開辦全民公共大食堂,實行吃飯不要錢,口號是:「鼓足幹勁生產,敞開肚皮吃飯」,體驗的是共產主義的生活。
由於農村當時有存糧,有副食,大食堂開辦之初伙食還不錯。後期糧食不足,大食堂就解散了。這城鎮還真很少聽說辦大食堂的,可張媛他們的居民委就獨出心裁辦起了所謂的大食堂。大食堂非但沒有解決吃不飽的問題,反而使之雪上加霜。
美花那時剛上小學一年級。她班級里的一個男同學實在餓得受不了,就逮著什麼都往嘴裡放,竟然連粉筆頭還撿著吃,幸虧被老師及時發現制止了。
張媛隔壁的鄰居,實在受不了大食堂的苦,硬將自己兩居室的房子和別人換了個一居室的,因為一居室所在的那個街委沒有開辦大食堂。他們寧肯全家住得擠一點,也不想這麼餓下去。
為了解決餓肚子的問題,一些人開始到山裡找橡子樹,又稱柞樹。其樹上結的果實叫橡子,橡子的主要含量是澱粉,可充飢。人們把橡子樹上的果實採摘下來,背回家來磨成橡子面,可以做成窩頭就著大食堂的稀粥吃,也可以和別人換一點玉米面。那橡子面的窩頭做好之後又糙又硬,吃了還便秘,可它抗餓。另外也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吃它。能採摘到橡子,已經很不容易的啦。
採摘橡子需要走很遠的路,因為只有在深山裡才可以找到結了果實的大橡子樹。一般都是清晨4點就從家裡出發了,天朦朧亮的時候開始進山,山路要走兩三個小時。
張媛家裡沒有人手,只好叫美花和大人們一起到山裡去找橡子樹。
別看美花人小,可她一點也不示弱。有一次碰到棵大橡子樹,成熟的橡子落得滿地都是,他們一同去的幾個人,欣喜若狂啊。一頓下,大家帶的口袋就都裝滿了。李美花的小口袋也裝滿了,可樹上還有沒採摘下來的橡子,地下還有那麼多沒撿的橡子。別人在那休息了,美花卻捨不得,繼續不停手地撿。
「美花,裝不下了,你還採啊,往哪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