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次拍攝選擇菜品時,並沒注意主題,大多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現在復盤總結了下,時筠發現自己的視頻居然跌跌撞撞地都切中了個主題——華國特色美食,還積累了不小的一批核心粉絲。
既然如此,接下來的視頻更就可以有意識地沿著這條路往下走。
她是在外省上的大學,當地有很多傳統的地方小吃。
學校食堂的也有專門的窗口,很受學生們歡迎,要是哪天起晚了還得排隊才能買上呢。
面對種類繁多的早餐,第一次買的人常常會有些暈頭轉向。
時筠一開學就分幾天把食堂窗口的早餐全都試了一遍,其中她最喜歡的搭配,就是三鮮豆皮配糊米酒。
這三鮮豆皮里的三鮮,指的是鮮筍、鮮菇和鮮肉。
而豆皮則需要用到綠豆、大米和黃豆共同製成,做的時候還要再刷上蛋液,豆皮和餡料中間,還會夾一層糯米。
雖然是小吃,但三鮮豆皮用到的食材,豐富度比許多大菜還要高。
綠豆、黃豆、大米、糯米和香菇都得提前一夜就泡上,鮮肉則是早上才買回來的五花肉,已經洗乾淨去皮了。
時筠先把泡好的香菇拿出來,和冬筍鮮肉一起都切成了小丁。
三鮮雖然只有鮮筍、鮮菇和鮮肉,但餡料里一般還會加些豆乾和榨菜,同樣是切成丁。
綠豆黃豆和大米也是昨晚和香菇一起泡上的,她輕輕捏了下,是已經泡好的觸感。
傳統要磨成米漿,但在現代科技下,只要用榨汁機打成米漿就好。
把米漿放在一邊靜置,時筠先拿出竹屜把糯米蒸上了。
起鍋先把肉丁煸出油炒熟,再把香菇丁、筍丁、豆乾和榨菜加進去翻炒,當然,還有各種調料。
最後,一定要把剛剛特意留下來的泡香菇的水倒進去,沒過所有食材。
三鮮臊子要燉半小時,糯米也還沒蒸好,時筠就準備先做糊米酒了。
豐收的時節剛剛過去,村里還在種田的人家都會留下些米糧自家吃,除了白米飯,他們還會用大米做許多沒事,例如米粉,米酒等。
這米酒就是時筠從村里一個嬸娘那兒收來的,酒液很是清澈,新釀的米酒度數並不高,用來做糊米酒最合適了。
和酒釀小圓子不同,糊米酒里還要加上藕粉,做出來口感,以此才在名字里加上了一個「糊」字。
用糯米粉、粘米粉加上玉米油,揉成圓潤光滑的糯米糰,搓成長條之後再切成一個個小塊。
傳統的糊米酒並不會把糯米揉成圓形,反而是隨意的橢圓條狀。
以前時筠學校的食堂大媽們,會直接把揉好的糯米糰拍在鍋邊,用鏟子直接切下一塊塊糯米條推到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