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從當初宗親王中毒後不久, 張之語提出解除婚約,但之後沒多久就嫁給了英國公世子可見一斑。
一個兒子在她心裡還不如自己娘家的侄兒重要,其實太皇太后那時的心思便可以窺見了, 只怕宗親王也是感覺到了的,只是一直麻痹逃避著,不願去面對。
皇上不好對付也不能對付,可一個英國公府,別說是宗親王,便是管笙笙也有把握將它拿下。
英國公一家算是姜國的頂級勛貴,上一輩便出了一位皇后一位貴妃,如今更是有太皇太后作鎮宮中,當今皇帝又是太皇太后的親孫子,若無意外,英國公家至少還能榮寵兩代人。
而太皇太后這一輩的兄弟姐妹也不多,除了幾個庶子女,只有兩個嫡女一個嫡子,嫡子前幾年已經繼承了國公之位,膝下也只有一個兒子,便是現在的英國世子。
據說英國公世子的身體也不是很好。
管笙笙難免想到了太皇太后的兒子,那位在位兩年便薨逝了的皇帝。
所以英國公家在生兒子這一塊兒有些遺傳問題?但皇帝和宗親王卻又沒什麼問題,所以應該只是巧合。
宗親王那邊著手之後她又吩咐喜來,讓白叔也去做一些調查。
其實像英國公家這樣的勛貴豪門,內里可查的陰私不要太多,但英國公府地位尊崇,又有太皇太后在,基本上沒人為與他們府上為敵,所以也沒人去調查。
但要查起來,卻也很快。
英國公對唯一的嫡子的確寵愛有加,因此對府上的庶子們就有些疏於管教,因此裡面出幾個紈絝或者仗勢欺人的人實在正常不過。
因此宗親王叫人調查沒多久,就查出許多問題,甚至傷及人命的案件也不在少數。
尤其其中一個英國公的姨娘,似是很得英國公的寵愛,生下的庶子為非作歹的事沒少做,她娘家的親戚也行事囂張,霸占田地,欺行霸市,奪□□女的事都不在少數。
查明這些事情後,宗伯出門時恰巧和那姨娘的娘家兄弟子侄起了衝突,雙方差點打了起來,宗伯在表明身份後,那些人口出狂言,絲毫不將宗親王放在眼裡,宗伯氣狠了,回來就和宗親王告了狀。
於是沒過兩日,宗親王便將那姨娘娘家所犯的事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奏摺上呈了皇帝。
皇帝原還說不過是下人之間的衝突,倒惹得皇叔親自出手,開打奏摺看了詳細,竟發現那姨娘的娘家人實在囂張,這些年來牽涉到的人命竟達十幾條,甚至還因強搶民女害得兩個家庭家破人亡。
惠帝震怒,直接叫大理寺負責此事。
都知道這一任的大理寺卿鐵面無私,有他插手,那姨娘娘家的事便再也包不住火,又有宗親王在背後推動,幾乎很快整個京城都人盡皆知。
那姨娘娘家幾乎一家人都被下了獄,姨娘險些哭死在英國公面前,求他救救自己的兄弟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