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攤的熱汽順風飄蕩,隔在兩人之前。模糊了彼此的面容,兩人都沉默了下來。
好在沒坐多久,岑三娘就看到了李家的僕從抬著頂青簾小轎匆匆行來。
坐進轎子,她總覺得之前的對話讓她感覺彆扭。岑三娘掀起了轎簾,輕聲對杜燕綏說道:「今日讓下人送了節禮去府上。我……我做的。」
她飛快的放下了帘子。
杜燕綏沒聽得的太明白,腦中只想著岑三娘放下帘子前臉上那抹動人的羞惱神情,直到轎子走遠,這才快步走向馬廄。牽了馬飛馳回府。
杜家
提起杜氏,姓氏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是帝堯的後代。也有稱上古酒神杜康遺脈。後李商隱寫有望帝春心托杜鵑。望帝名杜宇,古蜀王之一,也有杜氏敬為先祖。杜氏在大唐的名望僅次於五姓七家。尤以京兆杜氏為首。
此時岑三娘了解的杜氏中還沒有出現杜牧杜甫這樣的文豪。京兆杜氏因杜如晦聲名鵲起,又因杜如晦兒子牽涉進廢太子李承乾案而陷入低谷。
太宗皇帝感念杜如晦功績,他逝後蔡國公府並沒有被撤掉。然而杜家大爺與公主牽進謀反案後,杜燕綏父親被削去了承襲的國公爵位。蔡國公府名存實亡。
杜如晦任兵部尚書被封蔡國公時,宅邸擴建,杜家將相鄰的兩座院落分給了他。杜家大爺尚了公主,又拆了兩座宅院修了公主府,與國公府只一牆之隔。
平康坊有一半以上的面積都是京兆杜氏的宅院,國公府與公主府又占了一半。公主府被封了門。面對東市大街的國公府大門數年緊閉,僚屬盡散,與一街之隔的繁華東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國公府諾大的府邸里住著杜老夫人,杜燕綏的母親,杜燕綏兄妹四個主子,顯得格外空曠。
國公府正氣堂里,杜家三位女主人正在看李家送來的節禮。
老夫人滿頭銀髮,精神矍鑠,手腕上繞著串沉香佛珠。
杜二夫人是個瘦弱的婦人,四十出頭,頭髮已花白了大半,臉上始終罩著一層消散不開的哀愁。半倚在羅漢榻上,時不時發出幾聲清咳。
杜燕婉換下了外出的華服,穿著半舊的襦衣,興高彩烈的翻看著:「祖母,這件紫紅的福字緞料正好給你做件新衣,過年時穿。」
放下那匹衣料,又快活的拿起匹秋香色的在母親身上比劃。
杜二夫人寵溺的望著女兒,想著未來兒媳家送來的節禮,迅速想著女兒也快十八歲了,心裡又犯起愁來。
李家送來的節禮符合禮制,不厚不薄。
杜燕婉拿起一件大紅的胡服,高興的叫了起來:「哇,這件衣裳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