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為你做點什麼,僅此而已。
他把最後一句未能出口的話掩藏在風裡,提著燈籠,緩緩向前行去。
這一次,他再沒停下腳步。
……
燕寧整整一夜未能成眠。
算上樑王反叛那個令燕寧心力憔悴的夜晚,她其實已經有兩天兩夜沒有合過眼了。
但她仍然睡不著。
床榻上方的小窗口,其實只是一個很小的通風口,既無光也無月,只偶爾有調皮的晚風鑽進來,吹拂過她的臉頰。
燕寧側躺在踏上,看著通風口那黑漆漆的小洞,忽然開始認真考慮,能不能通過這個小窗口逃出去。
這顯然是毫無邏輯的,但她控制不住自己飄絮一般的思維,一會兒想到牧輕鴻離開時的背影,一會兒又想到梁王、長孫皇后和太子。
太子是她的同父異母的兄長。
世人大多以為燕長公主是長孫皇后的親生女兒,因著燕王對長孫皇后的喜愛,愛屋及烏,這才榮寵無限。
其實不然,燕寧乃是宮中一個小小才人所生,那才人位份雖低,卻野心勃勃,她一心想生下皇子,母憑子貴,然而最後呱呱墜地的,卻是一個女孩兒。
為此,燕寧幼時沒少遭生母虐待。
直到後來,長孫皇后無意間發現了小燕寧渾身的傷口,這才稟報燕王,後來查清此事,燕王將才人打入冷宮。
長孫皇后見小燕寧可憐,兼之無人撫養,便把她抱養到自己名下,對外宣稱燕寧乃是長孫皇后的親生女兒,也當她是親生女兒一樣撫育。
他們以為小燕寧不記事,為了讓她有個幸福的童年,洗去親生母親對她的傷害,是以對著燕寧,他們也是這麼說的。
其實,幼年不幸的孩子大多早慧,燕寧也不例外。
她記事很早,更以幼兒之眼清楚地看著、體會著生母才人與長孫皇后的種種不同之處。
而太子也是知情者。他比燕寧大五六歲,非但沒有嫉妒長孫皇后過多地關心燕寧,反而比任何人都要疼愛燕寧,從來以哥哥自居。
然而,就是這樣的太子,卻在梁國大軍攻進燕王宮的時候,丟下她逃跑了。
那一天……也是這樣的一個夜。
火色染紅了半邊都城,到處都是慘叫和哭泣的宮人,每個人都不同,有人抱著小公主小皇子,有人跑丟了鞋,有人剛洗劫了宮殿,懷裡鼓囊囊的。
又每個人都相同——他們都在往宮外跑。
眾生百相,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