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是!」
他們之中,有的是不願被殃及池魚,有的是巴不得進士三甲落第,他們則能順位而上,還有的也是抱著看戲的姿態。
不多時,考上的和沒考上的都爭吵不休。
衙門的官差早就聞風趕到了,因為敲登聞鼓的是魏家大郎,都知道他年幼時體弱,各個都不敢真的上前強行壓制,只好先好言相勸。
可惜事與願違。
「我們要求重新考一次,還大家一個公道!」
「你說重新考就重新考?憑什麼!你們自己考不上,還非要說每個人都舞弊了!下回若是你們運氣好考上了,也遇上一群蠻不講理的,看看你們如何自處!」
「首輔大臣姚大人乃考官之一,又是進士姚仲德之父,誰知道他有沒有給自己兒子防水讓姚仲德通過呢!」
「我可聽說了,姚仲德在國子監常年墊底,這回竟然能入選貢士,指不定就是他父親給兒子透漏了題!」
「嘿呦!懷疑到我頭上了?你們也不掂量自己夠不夠格!還有啊,我一個落第的進士都沒要求重考,你們到好,揪著我考上了進士來做文章??要我說不如公開諸位落地考生的考卷,誰丑誰知道!」
「你罵誰呢!」
「......」
哪怕是落第的進士,衙門的小官差那是一個都得罪不起,勸說了這個落下了那個,只能眼巴巴看著鬧事的越來越多,他們心急如焚,生怕見了血!
禮部尚書徐正清趕到時,貢院外頭已成了烏糟糟的菜市場,吵鬧的不可開交,看著選上和沒選上的考生們爭執的面紅耳赤、互不相讓,他頓時心裡叫苦不迭。
這次徐正清擔任主考官,功夫下的可深了,自問揣摩了幾分聖意,又結合當下朝堂分歧不斷的實政,出了一份如何平衡依法治國安民和依祖制治國的題,既迎合了聖心,還令朝堂的百官也滿意,又讓年輕一輩分的學子各抒己見。
其中李荼、霍文佑、魏決三人的文章答的是最全面。
這裡頭李荼又更勝過後者兩人,他的詞藻毫無拖沓的多餘,每一句都緊扣依法和祖制的平衡,更為難的是,他將依法治國和祖製做了融合,取出二者之間的精華,擯棄了二者之間的糟粕,並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比例,且提出「踐行定論」的策略。
說白了就是試試,邊試邊改,好的保留,不好的丟棄!
他的文章是連首輔大臣姚大人都覺得因地制宜的,可謂是當之無愧的狀元郎,怎麼到了魏家大郎的嘴裡成了走後門的。
「大郎啊,這裡頭定然是有什麼誤會。」徐正清其實對魏家大郎無感,可誰叫人爹是英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