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熱線的回覆:
這是由市政府督導的全國保障性工程,徵收款去年就下來了,現在就在商業街街道的帳戶里。
高新區政府有上頭撐腰,甚至有更上頭的撐腰。
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區裡的徵收人員,腰杆子挺得起來、硬得起來。
「硬氣」十足的區政府徵收工作人員,甚至能直接回覆你:今年春天才公告出來的徵收決定,去年徵收款就撥到了街道。
所以,評估公司還用評估什麼呢?
所以,去年徵收款撥款的依據是什麼呢?
不過是某些執政者的「規劃藍圖」和「一言堂」罷了。
所謂的依法,到了地方、到了具體的事情上,不過是某些執政者的自欺欺人和誆騙人民罷了。
……
楊長榮去世後的一年,溫國棟和溫楊的外婆去了公證處,自願放棄楊長榮名下的財產繼承權。
兩位長輩齊心放棄自己的繼承權,將妻子(女兒)名下的財產,通通留給了楊長榮唯一的女兒,溫楊。
區政府下屬的工作人員和代辦公司,能夠查到溫楊的登記住址,能夠讓公證處的人偽裝在工作人員之中,自然也能夠到公證處調出當年這兩位合法繼承人自願放棄繼承的公證文件。
所以他們找上了門,擺明了,只找溫楊。
只找溫楊收下區政府早就做好「準備」的評估報告。
97年,楊長榮在房地局正規辦理的商鋪房產證被註銷,原因不明。
註銷通知單被貼在了商鋪的捲簾門上,儼然是知法區政府依法執政的最大諷刺。
去年市值11萬元一平方米售出的商業街商鋪,到了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裡,變成了評估價只有3萬元一平方米的違法建築。
另根據市裡的相關文件,這類的違法建築在徵收補償時要打折。
被評估報告降至3萬元一平方米的商鋪,最後能得到的補償款只有2.7萬元一平方米。
更可笑的是,都這樣壓縮徵收補償了,高新區政府還不知足。
徵收補償方案里,徵收補償面積並不依照業主們與開發商簽訂的購房合同面積來計算補償款。
高新區政府公告的補償方案中明確指出,要按實測面積給予業主們補償。
而評估報告中的實測面積,將每位業主的商鋪面積都減少了一到十幾個平方米不等。
一步一步剝削,一降再降的拆遷補償。
商業街業主們手裡的金子,到了區政府眼裡成為了廢銅。
溫楊覺得又可笑又可悲。
……
徵收補償方案出來了數日,商業街無一戶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