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街道上,搖著銅鈴,大聲朗誦宣講皇帝親自製定的六諭:
———要孝敬父母,要尊重尊長,要友愛鄰里,要教育好子女,要安居樂業,不要為
非作歹!
為了使農民能夠安居樂業,朱元璋對他們的生產與生活作了相當細緻入微的考慮與安
排:“如今天下太平,老百姓除了按照自己的本分交公糧和當差之外,並沒有什麼其他的麻
煩。因此,你們務必要用心打理自己的事情,以做到豐衣足食。每戶務必要按照國家號令,
依法栽種桑樹、棗樹、柿子樹和棉花。這樣,每年養蠶生產的絲綿,可以豐衣;棗、柿子
可以賣錢,遇到歉收年景可以當糧食。此事對你們老百姓有好處,鄉村里甲老人務必要經
常監督檢查。若膽敢違背,家遷化外———流放到邊疆去。”
這是朱元璋的一個極其有名詔令的部分內容。
作為農民,這些已經足夠了,作為皇帝卻還遠遠不夠。朱元璋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往前
走,終於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才叫皇帝的心思。
朱元璋在全國推行了一套極有創意的引憑制度。這套制度將身份證、通行證、許可證、
各種執照之類熔於一爐又分別打造,對於各種職業、各種身份的活動方式及其範圍作了嚴
格甚至是嚴厲的規定,其管理可謂細緻入微。
———商人有商引,無引以奸盜論處。
———販鹽有鹽引,賣茶有茶引,無引以走私論,處死刑。
———百姓外出有路引,凡百里之外,無官府發放之路引者概可擒拿送官,告發、擒
拿者有獎,縱容者問罪。
———凡行醫賣卜之人,只能在本鄉活動,不得遠遊,否則治罪。
———人民出入作息,必須鄉鄰互知。有行蹤詭秘、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者,皆“遷之
化外”———流放到邊遠地區;藏匿者同罪;對於此類人士,允許四鄰、里甲、親戚諸人拘
拿到京重處;若坐視不問,一旦作奸犯科,上述人等全部連坐。
———百姓鄰里必須互相“知丁知業”。就是說,凡成年男子,各人從事何種職業,每
人現在何處高就、何地發財、何種營生,必須彼此知曉,否則人們可以以奸人———就是
壞分子論處報官。
———農民則被要求“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相知曉”。就是說,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