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與福芝芳的感情很好。為支持丈夫的事業,福芝芳嫁入梅家後便放棄了演戲,專心相夫教子。閒時,她在丈夫的幫助下讀書認字。梅蘭芳又特地為她請了兩位老師教她讀書,使原來識字不多的她文化提高到可以讀古文的程度,也足見她的聰明。於是,她不再僅限於賢妻良母的角色,像王明華一樣日漸成為丈夫事業的好幫手。她常伴梅蘭芳看書、作畫、修改整理劇本,也常到劇場後台作些化妝服裝設計方面的工作,甚至演員之間有了矛盾,她還幫助梅蘭芳一起從中說和。
演出之餘,梅蘭芳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萬花山,或許是因為“萬花”與他的字“畹華”諧音之緣故吧。他在山腳下買了一塊地,然後種樹蓋房,取名“雨香館別墅”。早年,這裡是他躲避世俗紛擾修身養性之地,後來這裡又是前夫人王明華的安葬之地。五十年代末的一天,他與夫人福芝芳又一次游於此地。不知為什麼,他突然說:“我想我死後最好就下葬在這裡吧。”福芝芳以為丈夫隨便一說,便接口道:“您老百年後還不是被請進八寶山革命公墓。”梅蘭芳不無擔憂地說:“我如進了八寶山,你怎麼辦呢?”一聽此言,福芝芳的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她這才知道梅蘭芳是為了能和她永久在一起,才有如此想法的。後來,梅蘭芳的墓地就在此處,他的兩邊是他的兩位夫人。
在王明華、福芝芳之外,在孟小冬之前,梅蘭芳生命中還出現過一個女人,常被忽視,她是劉喜奎。曹禺在1980年的時候,著文這樣說:“如今戲劇界很少有人提到劉喜奎了。”然而在一、二十年代,她可是紅透半邊天的名坤伶,是唯一能跟譚鑫培、楊小樓唱對台戲的女演員。她比梅蘭芳小一歲,1895年出生於河北,自小學習河北梆子,後來兼學京劇。在梅蘭芳大量排演時裝新戲時,劉喜奎在天津也參與演出了不少新戲,有《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等。
就目前現存資料,梅蘭芳和劉喜奎初次同台演出,大約是在1915年。當時,袁世凱的外交總長陸徵辦堂會,幾乎邀集了北京的所有名角兒,其中有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以及劉喜奎。四人的戲碼分別是《洪羊洞》、《水簾洞》、《貴妃醉酒》、《花田錯》。此時的譚鑫培年事已高,而梅蘭芳已經嶄露頭角。因此,演出後,譚老闆感嘆道:“我男不如梅蘭芳,女不如劉喜奎。”
的確,這個時候的劉喜奎,已經唱紅了北京城。據說有她演出的包廂,大的一百元,小的五十元。有的戲院老闆跟她簽演出合同,不容討價還價,直接開出每天包銀兩百的高價。她的個性很獨特,視金錢為糞土,她說:“我一生對於錢,不大注重,我認為錢是個外來之物,是個活的東西。我又不想買房子置地,我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我的興趣是在藝術上多作一點,並且改革一下舊戲班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