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1 / 1)

孔子作《春秋》,系用魯國近、現代史寓教,涉及許多當世尊者、賢者、親者, 其間褒貶之意不便明確見之於文字,只口授心傳,給弟子。孔子卒後,弟子人人異 言,一部《春秋》,被解釋得五花八門,彼此異義。迄至漢代已形成五大系統:公 羊氏、穀梁氏、左氏、鄒氏、夾氏。《公羊傳》、《穀梁傳》皆在漢代著於竹帛, 《左氏傳》亦發現於秘府,鄒氏無傳人,夾氏未有書,具有流傳價值者,只《公羊》、 《穀梁》、《左氏》三傳而已。三傳之中,公、谷傳《春秋》之義理,注重微言大 義;左氏傳《春秋》之事實,注重歷史依據。《春秋》本是極其簡單的綱目,宋人 曾譏之為“斷爛朝報”;後人能知其微言大義者,以有《公羊》、《穀梁》二傳; 能知其義例之依據者,則端賴《左傳》的史實記載。三傳相需而行,互濟不足,前 人因門戶家法的籬藩而是此非彼、抑此揚彼於其間,皆淺學曲士之見,不足為法。

綜而言之,就內容觀之,《詩經》是詩歌,屬於文學;《書經》言政事,屬於 政論;《禮經》言行為規範,是士大夫行為守則(《周禮》講設官分職,是官制; 《禮記》講禮意,是倫理哲學。);《易經》講陰陽變化,是哲學著作;《春秋》 講名分,是政治學和歷史學教材。就其功能言之,《詩》可以發抒性情,陶冶情操; 《書》可知歷史得失,開發智力;《禮》可知行為準則,循規蹈矩;《易》可知吉 凶,見微知著,提高預見能力;《春秋》可知禮義,正確地進退去取。另外還有佚 失的《樂經》,可以抒發情感,加強和樂氣氛。如果用今天的分類法來歸類,《詩》 學、《樂》學屬於美育,《禮》學屬於倫理學,《書》學、《易》學屬於智育, 《春秋》學屬於政治學和歷史學,六經分別由美育、智育、德育和政治指導諸方面, 完成對士人的培育和塑造工作。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董仲舒曰:“六學皆 大而各有長。”正是就六經各有所長、相輔而行這一功能說的。六經的唯一缺陷是 缺少數理方面的內容。但是在知識還不太廣博的古代社會,儒家能夠選擇出這樣系 統的教材來教育和造就人材,已經是舉世無雙的了。六經教育基本適應和滿足了古 代社會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倫理生活的需要,因此它才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數 千年相傳而不息;也正由於它內容基本包括了古代社會知識的各個方面,故數千年 中國士子文人,無不以五經啟蒙,又以五經立命,終其生游心於此而不疲。五經既 是中國人的啟蒙益智的教科書,也是中國人立言立命取之不盡、演繹不窮的聖經寶 典。始於五經,終於五經,形成了一個世界少有的、有趣的文化學術怪圈。

三、儒學的內容

自孔子整理和闡釋六經之後,儒學著作無慮千萬;自孔子建立“仁義禮”結合 的理論體系之後,儒家理論也歷經演變。但是,就其基本特色言之,儒學又有其一 以貫之的基本理論框架——自覺的人格意識論、和諧的社會關係論、合一的天人關 系論——數千年相承而不絕。任何一門人文學說,都迴避不了人的問題、人與人和 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儒家,可以說是人類認識史上第一個就這些問題作出全面系 統地解答和論證的學派。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儒家力倡培養自覺的人格意識,追求 和諧的社會關係,提倡天人相與、天人合一的人天關係,從而形成不僅具有鮮明個 性,而且具有發人深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關於“人”、“社會”、“自然” 的博大的(也是實際的)理論體系。

人是什麼?怎樣作人?什麼是理想人格?……這是自有史以來就始終困擾著人 類自身的問題。只有認識了人和人的本性,才能解決怎樣作人和塑造理想人格的問 題。關於人性,儒家有所謂“性善”、“性惡”說:性善論者認為,人之初,性本 善,人性中天然地存在“仁義禮智”四種善端,只要加以喚醒和培育,“人皆可以 為堯舜”(孟子)。與此相反,性惡論者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只有通過教育和 法制才能使人性變善——“善者其偽也”(荀子)。此外,還有“性無善惡論” (世碩)、“性善情惡論”(董仲舒)、“性善惡混論”(揚雄)以及“性三品 (善、善惡混、惡)說”(韓愈)和“天命之性(善)”與“氣質之性(惡)”之 分(朱熹),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無論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還是別的 人性論,他們所得的結論不是對人類喪失信心,而是對人類的未來充滿希望。他們 一致認為人性具有可塑性,先天的善可能因後天“所染”而喪失,先天的惡可以通 過後天的造就而改變。故教育和陶冶是必要的。他們一致承認,通過後天的努力, 變化氣質,人性總是可以臻於至善的,人人可以成善人,個個可以為良民,甚至可 以作“聖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即使是持性惡說最堅的荀子也不否認這一 點,認為“塗之人可以為禹”。中國儒家“人性向善”的信念,激發了他們恭行教 化、“內聖外王”的雄心,滿腔熱忱地興禮樂、辦教育,起先知、覺後覺,為喚起 善心,培養善行,使芸芸眾生都成為人格自覺、個性自由的完全意義的人而奔走呼 號,不暇暖席。為了造就自覺的人格,孔子提出了“仁、義、禮”三大法寶,孟子 增加“智”,力倡仁、義、禮、智“四德”;董仲舒又加入“信”,宣揚仁、義、 禮、智、信“五常”。其中“仁義禮”是最基本的德行,是先決的修養。仁者人也, 是愛心,是人類本然具有的對同類的仁慈和寬恕情懷;義者宜也,是原則,表現為 人類待人處事恰當的分寸;禮者履也,是踐仁行義的具體規定,是仁義之節文。從 社會學角度看,仁,表現為人類團結;義,表現為社會秩序;禮,表現為社會文明。 從道德角度看,仁,表現為人對自性人格覺悟;義,表現為自我道德自律;禮,則 表現為個性修養的圓滿。一個既具有仁心、義舉,又能依禮而行的人,就處處表現 出充分的好心善意和優雅恰當的舉止。仁心用於事親則是孝,用於交友則是愛,用 於對人則是“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義用於事兄則是悌,用於對人則是尊重,用於交友則是信,用於事君則是忠, 用於治世則是秩序。禮用於治身就是文質彬彬,用於社會則是文明生活……一個在 人格上自性覺悟,在道德上嚴格自律,而又過著文明生活的人,自然是自覺而又自 由的完全意義的人了。

最新小说: 出轨循环(1v2) 黑狐(np,重传) 美国之殇 催眠许愿 [综琼瑶同人] 重生继皇后 一室生香(年代 1V2) 镜面(骨科 兄妹1v1) 天!谁家糊咖上来就亲疯批反派 不准吃兔兔 我在御兽世界开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