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建立自我的主體性,無以養得“此心中和”。王守仁的這些教
育論觀點,雖然是以經驗主義出發的,但也應當視為他在教育過程中對認知活動的
正確總結,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陽明心學是明代儒學革新的產物,它在形式上打破了程朱理學的理論框架,重
新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為基本範疇的心學思想體系,
在本體論和方法論上改造和革新了宋明理學,並在內容上高揚人的價值與地位,強
調了道德實踐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由此還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其影響甚為
廣泛而深遠:就時間而言,從明代中後期一直延續到近現代;就學科而言,涉及到
政治、教育、學術、思想、文藝等領域;就地域而言,除了中國之外,還波及到世
界,即如日本、朝鮮和東南亞諸國,而本世紀以來其影響又逐漸深入到美國和歐洲,
王守仁著作的翻譯本不斷增多,其學說思想的研究日漸形成風氣。可見,陽明心學
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它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何尊沛 撰)
主要參考書
1.王守仁《王陽明全集》
2.余重用《陽明先生傳纂》
3.黃宗勇《明儒學實》
4.張廷玉《明史》
5.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下卷(一)
6.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
7.張豈之主編《中國儒學思想史》明代部分
8.畢誠《儒學的轉折——陽明學派教育思想研究》
9.方爾加《王陽明心學研究》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回目錄
理學殿軍 劉宗周
(1578—1645)
劉宗周是明代最後一位儒學大師,也是宋明理學(心學)的殿軍。他著作甚多,
內容複雜而晦澀。他開創的蕺山學派,在中國思想史特別是儒學史上影響很大。清
初大儒黃宗羲、陳確、張履祥等都是這一學派的傳人。劉宗周的思想學說還具有承
先啟後的作用。當代新儒家學者牟宗山甚至認為,劉宗周絕食而死後,中華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