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萬里之廣土,四萬萬之眾民,而可有此約哉!”(《中日和約書後》)他吸取
了第一次孤軍奮戰的教訓,首先通過其弟子梁啓超去鼓動廣東、湖南的舉人聯名上
書,然後進一步發動其它各省舉人行動起來,共同上書光緒,籲請朝廷拒絕和約。
當時在京的18個省的舉人,紛紛響應康有為的號召,決定聯名上書。大家久慕康有
為的大名,故公推他起草奏稿。康有為以滿腔悲忿,奮筆疾書,用一天兩夜時間,
寫成一份18000餘言的上皇帝書,堅決反對《馬關條約》,提出了“拒和”、“遷都”、
“練兵”、“變法”四項救國主張。公車們建議光緒皇帝,“下詔鼓天下之氣,遷
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
第一,“下詔鼓天下之氣”。康有為認為,割讓台灣,即亡國之舉,“諸國以
中國之易欺也”。如此下去,“民心先離,將有土崩瓦解之患”。幻想通過割地以
保都畿,“則自嘆其肉,手足腹心應時盡矣,僅存元首豈能生存?且行省已盡,何
以為都畿哉!”出路僅僅在於拒絕和約,團結民心,救亡圖存。康有為籲請光緒,
應該速下三詔:一下罪己之詔。“責躬罪己,深痛切至,激勵天下同雪國恥。”二
下明罰之詔。對主和辱國的權臣,喪師失地的將帥,擅許割地、辱國通款的使臣,
守御無備的疆吏,或明正典刑,或予革職,黜退屍位大僚,無妨賢路。“庶幾朝政
肅然,海內吐氣,忭頌聖明,願報國恥。”三下求才之詔。“詔下九卿、翰詹、科
道、督撫、兩司,各舉所知,不論已仕未仕,引見擢用,隨才器使。昔漢高之於樊
噲,每勝增其爵級,其於韓信,一見即拜大將。凡有高才,不次拔擢。天下之士既
懷國恥,又感知遇,必成致死力以報皇上。”康有為預言,只要三詔一下,賞罰得
當,士氣咸伸,“天下必距躍鼓舞,奔走動容以赴國家之急”。
第二,“遷都定天下之本”。康有為認為,首都為天下之根本。“方今旅順已
失,威海已回,險阻無有,京師孤立……無以為防守之計。”“故非遷都,智者無
所騁其謀,勇者無所竭其力,必將坐困脅割盡而後已。夫以一都城之故而亡其國,
豈不痛哉!”所以當今最要緊的事之一,就是遷都西安。只要一遷都,即使是失去
舊京,也無足輕重,“而朝廷深固不為震懾”。憑西安之險要,日本人是無法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