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讀書雖好,可卻不是一般人供的起的。
一般的士族地主倒好說,家裡有條件。可普通的百姓,哪個有財力供養一個小子讀書。
“咱們楊先生以前就是私塾先生,後來跟我一起跑江湖,做我的帳房先生,他是讀過聖賢書,也為許多孩童開蒙過的。現在楊先生年紀也大了,我想以後就讓楊先生做我們莊上的先生,教我們的孩子開蒙讀書。”李逍說出一個計劃。
趙先生笑道,“我就說一直覺得楊老弟不簡單,原來還是個有學問的人,了不起。”
楊先生笑著謙虛道,“也就是早年讀了些書,其實文不成武不就的,當了幾年私塾先生,窮學窮一介而已。若是大家不怕我誤人子弟,我倒是願意再重執乾教鞭。”
楊先生願意教孩子們讀書,這自然是讓大家欣喜的事情,這樣一來,就解決了好幾個問題。
這年頭,官立學校雖有,但極少,州縣城中才有,往往一縣才一所,能進入裡面讀書的幾乎都是地方的大族豪強,普通的地主子弟都進不去,更別說窮百姓家的孩子了。
沒那個名額,也負擔不起。
許多地主家,都是一個宗族舉族之力建一個族學,請一個先生來教導本族子弟,族中出大頭,而學生家長則要出點束修,也就是給老師的學費。
束修雖然不貴,也就是年節時送點肉,可就這個也不是一般人家支出的起的。
現在楊大眼願意教孩子們讀書,首先解決了沒處讀書的問題,畢竟官學進不去,別人的宗學也一樣進不去,學校都進不了,談何讀書。
哪怕能進別人家學校附學讀書,可這每年的束修也是一筆開支,現在楊大眼願意教,那這束修肯定也不用那麼多,畢竟是自家人。
“書本、紙墨筆硯也不便宜。”趙先生又道。
楊大眼對教書很有熱情,“書的問題好解決,給孩子們開蒙,一開始也不用教什麼深奧的,弄兩本蒙書就行。其實都不用買,買點紙筆,我自己可以抄寫出來。孩子們跟著讀、寫。”
李逍點頭,“紙墨筆硯雖貴,但再窮不能窮教育,這筆開支由公中支出,只要讀的好的,我還有獎勵!”
“爹,我不想讀書,我要幹活掙錢。”
一個少年站了起來道。
李逍望過去,發現這是莊裡孩子中最大的一個,窮人孩子早當家,這孩子估計也有十歲了。在莊戶人家,這歲月的孩子確實已經算是半個壯勞力了。
孩子的爹是個樸實的莊家漢子,看著估計有四十,但李逍估計他其實也就三十左右,窮苦百姓大多這樣,外表看著比實際年齡要大上十歲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