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椅上,李逍想著,等過段時間玉米收穫了,那麼秋天還可以再種上一茬,這樣明年就能有足夠的玉米種子,把玉米種植推廣到更廣闊的地方。
關隴、河西甚至是遼東之地,都能種上玉米,為邊軍增加糧食,增強邊軍的戰鬥力。
讓李逍親自去前線為大唐帝國廝殺,李逍是不肯的,那太危險了。但呆在後方,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李逍也願意為大唐帝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時,薛仁貴帶著程伯獻薛楚玉他們應當已經登陸百濟了吧,一場全面的東征之戰應當打響了。
征遼,這也是一場巨大的對外戰役,隋唐幾代皇帝對遼用兵,甚至兩位帝王親征,許多人一直不明白,楊廣徵遼都征亡國了,為何英明的李世民還要親征高句麗呢?
皆因高句麗對中原王朝的強大威脅,甚至不亞於北方草原的突厥人。草原遊牧民族是旋興旋滅,各部落交替不休,但東北的高句麗人卻歷經了好幾百年,實力越來越強大,不斷的蠶食。
不但把中原王朝曾經統治的遼東之地吞併了,甚至已經吞食到了遼西,再不竭制他們,他們就要殺入河北平原了,這是哪個皇帝都不允許的。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所以楊廣當年打服了突厥人之後,便開始征遼打高句麗人。
後來楊家亡了,李家坐了天下。李世民一雪渭橋之恥後,也開始打高句麗人。
不管是被稱為昏庸的隋煬帝楊廣,還是英明的天可汗李世民,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卻是出人意料的一致,甚至一眾貞觀名臣們,也沒誰反對東征。
只可惜滅掉了東突厥的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也沒達成目標。如今大唐君臣上下,都把高句麗視做了大唐第一外敵,個個欲滅之而後快。
但歷史上,征高句麗之戰可是打了很多年,直到十餘年後才滅掉百濟、高句麗,但最終卻又因吐蕃和西突厥人的進攻,被迫抽調回兵力,結果讓戰果被新羅人給摘走了。
甚至因為帝事重心轉移到西面,而讓東北的契丹、靺鞨人崛起,新羅統一三韓半島,靺鞨人建立渤海國,契丹也從此一直成為中原北方威脅,一直到唐王朝滅亡,契丹人建立大遼,然後再繼續威脅中原王朝數百年。
“但願我之前提出的平遼策,能夠讓大唐提前十餘年滅掉高句麗,讓大唐有更多的時間從東北戰場上抽身出來,也希望大唐能多有些時間穩固這個戰果,把攻滅占領的高句麗、百濟消化掉,而不是最後便宜了新羅人。”
李逍心裡思量著,然後突然又笑了。
自己不過是個小小的六品玉米監正,一個種玉米的,操的心倒是比宰相們還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