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字?”李治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麼突然的就說要賜字?
李逍讓人取來紙墨筆硯,親自替皇帝磨墨。
“就寫一行字,欽定科舉考試九經正版,秘書省校正!”
李逍打算用皇帝的字來做招牌為九經打廣告,等這九經印出來,每卷封面上都印上一行大字,欽定科舉考試九經正版,他娘的,有這行字,那這套九經還不得牛氣沖天。
再加上秘書省校正,那絕對是抬身價的事情啊。
他李逍做事情,要做就要做最好啊。
“陛下,臣聽聞著作局有一本書已經校定完畢,是否也可以交給印刷局印刷頒行?”
“你是說五經正義?”李治一下子就明白李逍說的是哪套書了。
五經正義,就是對五本經典的義疏解釋。漢武帝時,朝廷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部書宣布為經典,故稱五經。
在貞觀時,太宗皇帝命大儒孔穎達等編寫五經義疏著作,這套書是對五部經典的官方解讀,由孔穎達主編,歷時三十多年,前後五十多位著名學者大儒參與。
其中用魏王弼、晉韓康伯注;為梅賾本漢孔安國傳;用漢毛亨傳、鄭玄箋;用鄭玄注;用晉杜預注。各經大多依據自古以來,特別是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的多家注釋整理刪定而成,“事必以仲尼為宗”,試圖“去其華而取其實,欲使信而有徵。”
這套書的目的,就是完成五經內容上的統一,總的來說,就是統一思想。
這對大唐統治天下,當然是大有幫助的,選用更適合朝廷需要的經典注釋,有益於朝廷。
“臣認為五經正義歷時三十餘年,如今既然已校定完畢,那就應當立即刊印頒行天下。而且臣還建議,可將此五經正義列為標準,規定以後科舉考試經典部分亦必須按此答卷。”
李治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可再刊印五經正義一萬套。”
大唐奉行的是儒家九經,比起漢家的五經要多出幾本經典來,不過五經也是基礎。
這套書可是好不容易完成的,從貞觀初到現在,好不容易編完,並校定完。
按正常情況,這套書完成後,會由秘書省著作局抄寫幾套,分藏於朝廷的幾大館閣之中。
但是現在既然有了印刷術,當然可以刊印發行了。
儒家的這五本經典,成書年代早,文字晦澀難懂,記事又簡略不祥,因此後人學習起來有很多困難,於是後來學者大儒們流行為經書作傳、注,可一部經書又往往有各執一說的多家傳、注,後人更不知道該聽哪個的。
大唐編的這套五經正義,就是要從中選出比較好的注本,摒棄其餘雜說,對前代的繁雜經學解釋進行一番統一整理,又因為前代的注本,也有難解之處,於是還要對傳、注,又加以疏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