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秦人並未因此停下進軍的腳步,白起與司馬錯等繼續率軍攻魏,攻陷魏國大小六十一座城邑。三年後,魏國再割舊都安邑求和。秦軍入城,驅盡魏人,只占城池。
次年,蒙驁之子蒙武率兵,攻陷齊國九城,以報當年齊國毀諾之仇。
卻說那年秦國攻楚之時,本是楚人煽動五國攻秦,以解楚人之圍,不料關鍵時候,羋月派人遊說齊國拋開五國,與秦國一起稱帝,又有蘇秦慫恿,齊王地貪圖秦國之利,竟中途撤軍,自己回國去了。此等背盟的行為,卻是大大得罪了諸侯。
此後,秦國與齊國一齊稱帝,秦稱西帝,齊稱東帝。
這是繼五國相王之後,諸侯進一步給自己提高規格,讓周天子蒙受屈辱,周天子身份再一次被踩低。
但齊國很快發現自己上了秦國的當,秦國伐楚本已處於諸侯的集體輿論攻擊之中,這次與秦國一齊稱帝,竟是把自己也變成了諸侯輿論靶心。齊王地醒悟過來,急切之下又接受了策士的勸說,忽然宣布去帝號,又率先跳出來指責秦國不應該稱帝。
他卻不知,這種自以為是首鼠兩端的行為,教他失盡了人心。起先接受合縱之議,與諸侯攻打秦國,就已失了一部分連橫派臣子的心;及至到了函谷關前,又毀約先行撤退,再失合縱派與諸侯之心;且勞師遠征耗費巨大,匆忙後退,軍功上未見獲利,國內已經有了怨聲;後與秦國一齊稱帝,秦國的利益未到,他自己先變卦撤了稱帝之議,令得國中僅剩的擁護他的爭霸派也對他充滿怨言。
他這主張變來變去,實是為君大忌。因眾臣每一派政策都會有其謀劃甚深的策士安排計劃,都有忠貞不貳的臣子相輔推行。他每變動一次,就丟掉一批謀士和忠臣,而他又永遠認為自己最聰明,所做的決定正確無誤,不聽勸諫。到了最後,除了一批阿諛奉承的馬屁精外,誰也不願意再對他這樣的人推心置腹了。
蒙武攻齊,只是秦國出擊的第一步。
次年,燕國上將樂毅集秦、趙、韓、魏五國聯兵.大舉攻齊,陷齊國七十餘城,將齊國打得險些全境覆滅,只余即墨、莒兩個城池。
若說三晉之國,此時正被秦國打得落花流水,何以又願意與秦聯兵攻齊?一則是畏秦人之強橫;二則也是因為自己城池失得太多,於是想趁火打劫,借著秦燕兩國之勢,從齊國撈些城池來填補虧損;三剛齊王田地與他們合縱之時,多次見利毀約,早讓諸國記恨在心。
齊王田地倉皇逃奔衛國,衛君避舍稱臣,但田地死性不改,仍然驕狂無禮,結果遭衛國人的驅逐。後又前往鄒、魯等地,鄒人和魯人也拒絕接納。最後只好投奔至莒地,正遇上楚王橫派來救齊的大將淖齒,本以為可以獲救,不想田地出言不遜,又激怒淖齒,被淖齒下令挑斷腳筋,亂箭射死。一代暴君,死得悽慘,死後亦被迫了一個惡諡日」愍」。諡法日:「禍亂方作日愍。」言其為政無方,致令國亂。此即後世所稱的齊愍王。
當此之時,列國再不能與秦國抗衡。於是,秦人終於再度攻楚,此一番揮兵直下,勢如破竹,楚國三分之二的國土,就此落於秦人之手。同年,齊將田單破燕救齊,齊國再度復起,但國力已衰,不復有爭霸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