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孝來了
而後頭跟著的下人們真相了,敗家娘們果然是一脈相傳,看看自家三位姑娘的顛狂就知道了。
老爺,你的家產不保啊!
當然,已經遊學去遠方的劉三貴並不知此事。
這一日好好逛了一天,劉稻香早就累壞了,因張裕德應酬,便打發人回來送信,說是不回來吃晚飯。
瞧著累壞了的閨女、媳婦、乖孫們,陳氏一臉鬱悶的把這些人放回去了。
說好的陪她晚上再摸兩把的,最後只剩她這孤獨的老人,還好,還有兩個小乖孫陪著她。
於此又混了幾日,在這幾日裡,劉稻香徵得張桂花的同意,讓羅姑姑帶了些山野貨送去了蘇子燁的府上,不過,他不在府上,只有進孝幫他守著空蕩蕩的宅子。
進孝是隨著羅姑姑一起來的,張裕德不在家中,他先去給丁月桂這個主母請了安,又去見了陳氏和張桂花,當時劉稻香她們也在。
進孝先把回禮呈上,說道:「主子帶兵進大山了,要到五月初才會回來,因此,奴才便挑了些老夫人愛吃的點心,以及咱青州城的一些小玩意送了過來,給幾位姑娘少爺們解悶兒用。」
陳氏並不知蘇子燁與張裕德原就是上級與下級的關係,對張桂花笑道:「他們兩個哥兒現在關係好著呢,蘇千戶若是在城裡,時常來我家吃飯,就著你捎來的罈子菜芋頭絲兒炒臘肉,他能吃三大碗米飯呢!」
於陳氏這位老人而言,後生晚輩們胃口好,能吃,就等於是身體壯如牛。
她自然是喜愛的。
進孝在一旁笑答:「那是因為夫人的手藝好,咱主子在北方卻是吃不到這種菜的。」
大周朝的北地極寒冷,不過是九月中,便已開始下起了小雪,與青州又有不同。
青州卻是四季分明,適合芋頭生長。
「原來蘇公子喜歡這些個菜啊,家中且還有不少,回頭,我讓人多送些來,只是一個,若是著了涼又或是原本就有咳喘這毛病的,卻是不能吃罈子菜,得拿出來擱在外頭放上兩日再吃,就不會引起更嚴重的咳喘了。」
張桂花並不能為此事說出個什麼所以然來,也解釋不清楚為什麼會如此,這都是老一輩人慢慢琢磨出來的經驗,一代一代這樣傳下來的。
「是,奴才記住了。」
進孝送了回禮,又見過了幾位主子、姑娘、少爺們,這才辭行,又說讓張桂花等人不必急著回去,等他主子回來見上一面也不遲,左右早稻要到七月中才能收穫。
張桂花想了想,家中並無什麼大事,無論是自家的五十畝良田及那塊紅薯地,還是劉稻香的田地,全都交給金莊頭去管理了,而那五千頭豬,原本就另請了長工在照顧。
思來想去,都沒什麼大事,便應承下來了。
進孝見張桂花應下來,這才暗中鬆了一口氣,自家主子似乎很喜歡與這家子往來,他若不留住這一家子,等自家主子回來得了消息,還不得揭了自己的皮。
只是一想到前兒王府傳來的信,他又不免一陣頭痛。
那蘇惠雅與金鑲玉這個番邦公主,已經一路遊玩到了魯州,不日便要來青州城了。
可惜,他這時聯繫不上進了大山的主子。
在第五日時,張裕德果然有了時間,一大早便帶了她們去郊外玩耍。
而劉稻香她們自然興致勃勃的學起了騎馬,三姐妹學了一陣子,突然發現,這是一個長遠的活計。
因此,越發不急了,與丁月桂說好的,只要小舅舅得了空閒,便讓他帶了她們來牧場學騎馬。
轉眼,又過了三五日,這一日,外頭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
都說春雨貴如油,這場春雨來得好及時。
因著下雨,劉稻香姐妹無聊極了,難得安靜的坐在屋裡拿起了繡棚子。
劉稻香才拿起繡棚子繡了兩針,就覺兩眼生花,人很犯困。
正在這時,羅姑姑悄無聲息地走了進來,在她身旁耳語:「姑娘,舅老爺打發人來尋你前去南書房。」
劉稻香抬眼,見劉秋香正在教劉春香針法,她把繡棚子往針簍子裡一擱,伸了個懶腰,說道:「你們接著繡,我出去走走。」
「二姐姐!」劉春香睜著一雙萌萌的大眼,寫滿求救,她也想出去「走走」,她一點都不想繡花呢!
劉稻香輕輕撇了她一眼,說道:「三妹妹,你可得乖乖的哦,大姐姐好容易才有時間教你,待從這裡回去了,她只怕又要忙繡坊里的事了,我是因為有點犯困了,你乖乖跟大姐姐學哦,我走走醒醒神就會回來了。」
只因張裕德說讓她去南書房,很顯然是有重要事說,而這些事,暫時不便讓劉秋香她們知道。
「知道了,二姐姐,你快點醒完神回來哦。」劉春香覺得如此痛苦的事,怎麼不能叫同樣不愛繡花的二姐相伴。
有道是:共享,即然是親姐妹,那更不必客氣。
劉稻香嘴上答應著,由青梅伺候著穿了木屐,接過青絲遞過來的,已撐開的油紙傘,沒錯,這一次,她帶的是青梅與青絲,留在家中的是春嬌與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