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催促
劉三貴的家書,除了報平安,再就是說自己今年不會回家過年,對此,家裡人即遺憾又羨慕。
「娘,嶺南在哪兒?」劉春香聽得自家爹爹在信里說,如今那邊雖已是十二月,可依然只著夏衫,她對此十分好奇,冬日裡都能這麼暖和?
也不知會不會下雪?
張桂花見當家的不歸家過年,心裡不免很不開心,但又無可奈何。
聽得劉春香如此問,強顏歡笑,答道:「你爹在信上曾說過,他們是一直往南邊走的,想必這嶺南帶有一個南字,應該是極南邊的,你爹還在信上說,在驛站給咱們寄了一大包幹荔枝和桂圓,說是那邊的特產。」
劉秋香聞言驚呼:「啊,我記得荔枝老貴的,外婆每次給我們煮荷包蛋時,都是數著粒兒放下去的。」
「今年,只怕就咱娘幾個關起門來過年了。」
無他,劉三貴不回來過年,陳氏又搬去青州和兒子住一塊兒了,剩下的,就只她們娘幾個了。
張桂花低落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
不過是又翻過兩日,這日天才剛剛放晴,高九打發他的小廝過來送信了。
張桂花一早就出門了,原是一位鄉紳夫人家中辦喜事兒,請了張桂花這幾日去幫把手。
劉秋香自是帶著村裡的小姐妹們在前院的南倒座房裡做繡活。
有高九與張裕德的幫襯,劉秋香繡坊里的繡娘也越發多了。
難得放睛,奈不住性子的劉春香早早帶了自己的雙胞胎弟弟去村里野了。
唯有劉稻香這懶蟲,日上三竿才懶懶地起了床,吃過早飯後,又窩在房裡坐在火桶上,聽著羅姑姑說古。
「姑娘,九爺差人來送了封信,說是舅老爺寫的。」
「哦,怎地在他手上了?」劉稻香面露訝色。
青絲在門口的火盆子處散去一身寒氣,拿了信走過來遞給她,笑答:「說是九爺正好去驛站取東西,看到有姑娘的信,一問,才知道是青州那邊寄來的,便一併取了,派小廝剛送來了。」
劉稻香接過信,又問:「可有謝過人家,天寒地凍的,誰也不樂意跑這麼一趟。」
「謝了呢,已給賞了那小廝幾文錢吃熱茶。」青絲在羅姑姑的教導下,處事越發有章法了。
劉稻香拆開信閱之,原來,張裕德是提醒她,那製做紅薯粉的事,是不是該提上日程了。
「我道是何事呢,原來,我家舅舅急著摟銀子,催我快些做紅薯粉呢,只是哪有那般容易,只怕還得過上十來日,才會有人家把紅薯挖出來呢!」
青梅給她沏上一杯熱茶,笑問:「姑娘,正巧夫人身邊的碧羅,在今兒早上陪夫人出門前,來同奴婢說過,夫人問家中的那荒地里的紅薯,是拿來做粉,還是餵豬?」
「全拿來餵豬吧,那處荒地靠水近,想來今年紅薯能有個大收成,對了,青梅,你回頭打發人去附近的各村說一聲,就說咱家今年開始收紅薯了,若有人送紅薯來,你便與吳姑姑負責此事吧。」
她嘴裡的吳姑姑,便是二姑姑之一,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但做事有條不紊,有吳姑姑鎮場子,也可鎮住那些無賴,「唆皮」之類,唆皮是土牛縣一帶的方言,意思是只想占別人便宜的人,別人卻是占不到他一點便宜。
吳姑姑難得應了聲:「是!」
連劉稻香都不由得多瞧了她幾眼。
青梅得了差事,在心裡捋了捋,方才問道:「姑娘,不知這事兒具體要如何做,依然是放入地窯中嗎?只怕家裡的地窯會小了。」
劉稻香先在腦子裡回想了一遍紅薯粉的做法後,才搖頭笑道:「不了,就堆在咱前院的院子裡,叫婆子們用點心,瞧天色不好時,就拿竹蓆子蓋上,莫要凍壞了就行,等到開了天,再叫人把那紅薯洗乾淨,削了皮切成絲,還得磨好曬乾才行。」
「如此一來,到要請人打磨個大石碾子,好在家中有驢子,也不愁沒牲口乾這活兒。」青梅雖是丫頭,可跟著自家姑娘久了,對農事這一塊是懂了個七七八八,一點都不與旁家的貼身丫頭相同。
劉稻香也不知能收多少上來,便道:「你回頭叫人多跑幾個村子,估摸著咱土牛縣這一帶,還是有許多人家種紅薯的,況且,咱村也有不少人家種了,想來,他們在別的村的親戚也多少聽到了些信兒,你回頭先在附近幾個村走一遭,算算大概能收到多少,我估摸著,一個大石碾怕是不夠的。」
她舅舅本就是跑海商發家,想來,是想把這些東西賣去海外。
「是,奴婢這就先去幾個村里問問,合計一下,再去找人打碾子。」
青梅應下這差事,便起身穿上短斗篷去外頭忙碌了。
「青絲,你帶了人去鎮上跟李三叔問一聲,我先訂的二十個銅漏可有做好,回頭若不夠,我還得請他幫忙連夜趕製,順便再去訂二三十個竹盤子。」
她所說的銅漏是空心圓柱形,下方有密密麻麻的扁孔,上頭有一個布包的厚木塞,用架子支好,只需人在另一頭一按那木塞上的釘著的長柄,就能把木塞壓下去,而下方的漏孔,就會出紅薯漿,如同現代做手工麵條的小機器一般。
青絲又應下這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