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預兆
楊氏淡淡一笑:「她那樣的境況下,只有這般看得開,才不會被憋死。」
劉稻香對此只是笑笑。
吃過早飯後,陳氏帶著楊氏及伺候她們的人一起離開了這個平靜而不起眼的莊子。
又過了幾日的光景,劉稻香收到了消息,劉旺貴最終與楊氏和離,而楊氏帶著自己的嫁妝與陳氏一道離開,楊氏給劉稻香來了信,她要去京城郊外的一座庵里修行。
佛曰: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她說,她要如佛所願,從此青燈相伴,跪拜佛前日日祈求,即便清苦修行千百世也甘之如貽,希望有一日能感動蒼天,換來她與表哥的來世情緣。
劉稻香見了她的信,卻是凝眉坐在窗前半日,一直到金烏西墜,火燒天邊。
青梅等人在外廊下候差,只隱隱聽得自家主子幽幽地嘆息,不知是為楊氏,亦或是為自己,沒來由的叫人心裡沉甸甸。
端午日雨,鬼旺人災。
一大早起來,陰雨綿綿,劉稻香的心情沒來由地低落起來,正推開木菱花窗,趴在窗口望著天空發呆。
「姑娘,姑娘,快些來瞧瞧,夫人讓人給姑娘打了豆娘釵送來了!」春暖捧著一個盒子進來了。
青州一帶的習俗,每逢端午必要雄黃畫額,戴豆娘。
劉稻香不知豆娘是什麼,好奇地從春暖的手中接過小飾盒,打開一看,是一對點翠珍珠銀釵,而在銀釵的一端分明是兩隻流光溢彩的昆蟲?
她眨巴眨巴大眼,確定自己沒有看錯,這個,貌似很像蜻蜓啊!
「這個是?」
「豆娘,姑娘,奴婢也是今年才知道,原來,青州一帶有一種能飛的小蟲子叫豆娘,很小,可是翅膀顏色十分好看。」
劉稻香再次低頭看向手中的對釵,原來叫豆娘啊,又細細瞧了瞧,確與蜻蜓有所不同。
「姑娘,奴婢幫你戴頭上吧,夫人說,五月五,豆娘驅,聽說是驅鬼避邪的,嘿嘿,夫人最近很信這個,姑娘還是戴上吧。」春暖邊說,邊給她把這對銀釵插在了分俏髻上。
「今兒個可聽說青州有什麼熱鬧瞧?」劉稻香記得前世都有賽龍船,她翻過一些常見的遊記,皆沒聽說有賽龍船一事,或者,這個時空並沒有一個叫屈原的古人。
春暖歪著頭想了想,答道:「奴婢有打聽過,若端午這一日是大太陽天,青州城內十分熱鬧,還有燈會可逛,若下雨的話,皆只能家家門口倒插艾葉、菖莆草而不出門,都說端午下雨,今年病災多,這一日都不能出門,怕撞了邪。」
也就是說,她要在家裡悶上一日。
「真無趣,自從大姐姐出嫁後越發無聊了,好容易有個談得來的,又是個大家閨秀,誰知,偏是那日日悲鳴,同生不能同死的。」
春暖覺得自家姑娘最近的心情不大好,便提議道:「姑娘,廚房裡做了些菱角粽,奴婢取些來給姑娘嘗嘗。」
劉稻香想了一下,懨懨地答道:「我要五彩豆子的。」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心情應了這景兒,接下來的數日,劉稻香的心情依然十分沉悶。
五月十五這一日,劉稻香收到了張裕德的家書,說他不日便要回歸青州。
她看了看寄信的日子,又算了算,此時回來順風順水,也要一個月,也就是說,她還要二十天才能見到她的小舅舅。
「姑娘,姑娘,夫人讓人來請姑娘去正院裡。」春嬌氣喘吁吁地從外頭小跑進來。
劉稻香今兒心情難得放晴,瞧她髮釵歪亂的樣子,笑罵道:「春嬌,你不想嫁人了麼,瞧瞧你現在這樣兒像啥樣兒。」
春嬌氣得直地跺腳,焦急地說道:「姑,姑娘,快些去夫人院子裡吧,老家傳來消息,好像是出了大事。」
「大事?能有什麼大事,我家的紅薯做坊都搬到我的那個莊子上去了。」
劉稻香的那個千畝田莊離這個莊子並不遠,平日裡坐馬車,差不多一刻鐘就能到。
春嬌又道:「奴婢問了來的小丫頭,她沒聽大清楚,好像是老家誰死了。」
「死人了?」劉稻香的臉色微微一白,她帶著春嬌出了門,過了端午,日頭一天毒過一天,曬得地面都泛白了。
青絲不知打哪兒鑽出來,夾著一把油紙傘過來。
劉稻香站在廊下等著,她以手搭涼棚,說道:「今兒有些熱呢!」
春嬌答道:「姑娘,這幾日一日熱過一日,奴婢今兒早上還在同青梅說,要把姑娘的新夏衫翻出來了。」
青絲此時正好走到劉稻香跟前,給她撐了油紙傘,傘有點大,勉強能遮住三人頭頂的太陽。
去到張桂花院裡時,一院子的婆子、丫頭都悄無聲息地立在廊下,劉稻香留意到,這些人的衣裳雖沒換,但頭上花俏的頭飾都已取下來,十分素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