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左右看看,低聲問道:「閣長是明來的,還是暗來的?如果身份不怕別人知道,我擺個筵席,請曹知州一眾同僚過來為你接風。」
「這就不必了。我一路過來,並沒有驚動地方。小官人是自己人,我才特意來拜訪,其他人就不需要知道了。」
徐平點頭:「明白。閣長有什麼吩咐,只管跟我說。」
石全彬笑道:「實不相瞞,我只是路過,並沒有事情麻煩你這裡。我們只是敘敘舊,不談公事。」
徐平卻將信將疑。皇上身邊的內侍,沒事會出京城?
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宋朝內侍的約束少得多,基本武臣能幹的他們也能幹,從帶兵打仗,到地方上任知州都監,各種監當官,幾乎沒有限制。大多時候也沒有不許出京城的禁令,只要是不當差,到處走走也是允許的。
兩宋一朝沒有宦官之禍,靠的不是對他們任職的種種限制,而是制度上不允許宦官參與政務。當然外任出來有具體職事是另一回事,這種時候他們與其他官員沒有多少區別。
不匣政務指的是在皇上身邊,內侍只是端茶送水,聊天解悶,皇上處理政務不允許宦官插手。皇宮裡有內尚書省,中書和樞密院來的奏章都是她們在處理,甚至皇上的手詔很多也是內尚書省的女官草擬,與內侍無關。這就隔絕了宦官隔絕內外,上下其手的渠道,沒了直接插手政務的土壤。
這一制度倒不是宋朝首創,而是沿襲自五代。五代的那群武夫有鑑於中晚唐的宦官之禍,想出了這個辦法,算是比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隱患。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制度設計,劉太后垂簾聽政開始的時候,丁謂提出由內侍羅崇勛在太后和宰執之間傳話才會被反對,不給丁謂和羅崇勛勾結的機會。
宋朝的宦官要升官發財,千思萬想地就是被差出來,撈個實權差事,跟外臣一樣有機會升遷。內侍十五年一遷,在皇上身邊呆到白了頭,也還只是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與之相比,武臣五年一遷就相當有吸引力了。
想到這裡,再聯想到剛成立的蔗糖務,徐平心裡一緊,這位石閣長不會打通了人脈,調來與自己共事吧?要不然,作為皇上身邊的人,就是出來走走也不會一步跨到嶺南來,這也太遠了。
閒聊兩句,徐平終是忍不住,低聲問石全彬:「石閣長,我們兩個認識多年,有什麼話不能說?你身上到底擔著什麼差事,要來嶺南?」
石全彬道:「看,雲行你跟我見外了不是?這兩年你在邕州風生水起,年年高升,不是從前的少年書生了。唉,我也不瞞你,我這次是官家差出來,到南海去買些珍珠宮裡使用。」
「就為了買珍珠?」
「你以為有什麼大事?我們兩人故交,特意繞到邕州來看看你。從京城出發的時候,我還特意到過你家裡,令尊令堂還有令夫人都有東西帶給你。」
徐平自言自語一句:「把你派出來買珍珠?多好的珍珠不能讓兩廣州縣貢上去,要特意派人出來買?」
「有什麼辦法?這兩年貢上去的珍珠官家不滿意,才差了我出來。千山萬水跋涉,我這也是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