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虎砍了附近竹林里的一枝竹子,給徐平做了一枝竹杖,陪著小心緊緊跟在身邊,護著慢慢走下山來。
築關的廂軍在雨霧裡也停了工,點起一堆堆篝火,圍著閒坐。
徐平看了看,沒說什麼,帶著譚虎和桑懌上馬,直接回憑祥峒。
憑祥峒官廳已經被徐平徵用,作為自己在這裡的駐地。知峒李襄安全家早已經搬了出去,這個鬼地方窮山惡水,見識過了外面的繁華後,李襄安正在考慮向徐平要點補償,乾脆到太平縣去定居。
到了官廳,裡面正在忙碌的一眾吏人向徐平行禮。徐平問過沒有什麼事情,便與桑懌一起回到後衙換了衣服,這才又轉出來。
在左江道這裡,徐平就是最大的官,連制約的人都沒有,就連蔗糖務也都是他一手建起來,盡可以由著自己性子行事。所以這官廳里,與這個時代的其他官廳都不一樣,結合了徐平前世的許多習慣。
一進來迎面牆上,掛的不是吉祥如意的畫,而是這附近的巨幅地圖。地圖一左一右是兩張巨大的表格,左邊是各勢力的人文情況,舉凡政治、經濟、戶口、軍事、交通、歷史和社會概況,無所不包,交趾被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甲峒。右邊是附近的地理概況,山脈、川谷、盆地、氣候、水文,甚至土質和特有猛獸,分門別類都備註清楚。
戰爭從本質上來說不是戰場上的刀來槍往,而是兩個勢力集團充分調動自己的人力和物力的比拼,力量越強,使用越有效的無疑就占有優勢。
徐平的專業背景和習慣,使他不會坐在帥帳里苦思冥想什麼錦囊妙計,而是這樣擺出來,列清楚,算得明明白白改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大程度,充分限制敵人力量的運用,這才是他的習慣。
官廳裡面的辦事人員大多來自蔗糖務,很少幾個來自廂軍。也就是有了蔗糖務,以鄉兵的名義徐平才能辦成這件事,不然還真不容易。
能坐在官廳裡面的人都必須識字讀書,雖然沒有正經舉人,但還真有幾個準備參加下次邕州發解試的,而且還信心十足。他們都是來自福建,那裡讀書人太多,有的州發解試難度不下於省試,邕州則就簡單多了。
由於教育水平各地差距太大,朝廷並不允許考生換籍考試,雖然有辦法的人總是有,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根本沒有路子。蔗糖務辦了幾年了,徐平年年上奏章,要求蔗糖務的移民可以在邕州發解,今年終於批了下來,邕州發解名額翻一倍,允許蔗糖務的人員參考,多少人都在摩拳擦掌。
讀書人總是自視甚高,到徐平這裡來做事,吏人的身份他們不願意,廂軍的身份更加不可能,以在鄉兵中服役的名義才避過了這個尷尬問題。